15000片光伏板,满足500口油井一年用电量。2021年12月17日,孤岛采油厂8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入油田电网,预计年发电量1010万千瓦时。
“该项目整合闲置土地11.5万平方米,总装机规模8.3兆瓦,是油田黄河以北最大的自主投资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新能源开发中心党委书记王胜利说。
整合闲置土地资源,让荒废了近10年的土地焕发新生机。“十四五”开局之年,油田深度探索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后勤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化管理体系。
自2016年以来,油田办社会职能稳步纳入政府管理大体系、融入社会发展大环境。但随着地方政府和接收单位主体责任的到位,暴露出“封闭管理、自我服务”的现行后勤保障模式与油田市场化运营、专业化发展、社会化创效运行机制的不相适应。
不仅如此,后勤服务模式与油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后勤服务水平与员工群众期盼不相适应、生产办公设施资源优化利用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的要求不相适应,一系列“错位”亟待后勤服务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后勤服务工作的中心发生转移,由生活后勤向生产后勤转移。”公共事业管理部副经理韦国栋一语道出后勤服务的职能变化。
构建新型后勤服务体系是牵引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最核心的就是资源优化和提质增效。2021年4月21日,油田领导在专题会议上指出,随着油公司建设深化、特别是专业化管理后,各单位办公场所相互交织,必须从油田层面做好统筹,让油田矿区建设真正与建设领先企业要求相适应。
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矿区资产资源优化和改造提升项目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发现大量闲置、废弃或低效使用的房屋和土地等待着被“挖掘”。以井下作业区为例,闲置土地最少50余亩、最多达到560余亩,平均可优化面积64%。
井下作业区的现状仅是油田矿区资源利用率低的一个缩影。只有通过区域资源优化整合,提质增效,才能让岗位员工真正感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这是油田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效率效益的必然要求。
2021年9月,油田成立以采油厂为龙头、专业化单位为辅、社会化协调中心沟通协调的12个片区工作组,曾经单打独斗的个体,变成了区域联盟,共同商榷资源优化和提升改造。2021年伴随着北二路改造,先后启动北二路、南二路沿线27个站点改造提升,刷新基层站点的“颜值”,同时将大量闲置土地清退或合并为新能源提供场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要我优化”变成“我要优化”,观念悄然在改变。数据显示,通过两批次改造,13个采油管理区共清退土地1409亩,房屋24.2万平方米,土地平均优化率达到69%,房屋清退率达到65%,资源优化的潜力得以释放。
“我们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工作,将政府相关人员纳入资源优化项目部,加强与城市更新规划衔接,全方位、全要素推进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后勤服务向市场化运行、开放型服务、专业化提升方向迈进。”韦国栋说。
预计2023年,油田将全面完成矿区资源优化和改造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