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剩余油沿着效益开发思路流淌


  莱38-82井的油从莱38-92井采出来了,避免了大修的成本投入,提升了原井的单井效益。这一效果源自东辛厂“靶向补能”井网优化模式。

  “‘靶向补能’就是瞄准剩余油,按病拿药,既直达患处,又不花冤枉钱。”东辛地质所副所长李磊说,剩余油存储在地下,也存储在技术人员的头脑里,用效益开发的计算模式,为不同类型剩余油算出最经济的补能方式,让剩余油沿着效益开发的思路高效流淌。莱38-92井每天增加的4.2吨产量,就得益于“均衡流场调线注”的补能方式。

  技术人员分析莱38-92所在井组时,发现井组虽整体高水淹,但井间仍有剩余油。按常规思路需大修已经损坏的注水井,驱动剩余油,可技术人员依照“长效、整体”的开发理念,重构井网,将油井莱38-82井转注,开拓了4条新流线,消除了原有强流线,通过靶向水驱让剩余油流向老井可动区,不仅实现剩余油驱动,还破解了高耗水带的困局。目前,包括莱38-92井在内的 3口油井均见到补能效果,井组日增油6.3吨。

  辛37斜更24井组的剩余油不同于莱38-26井组,相对零散,小量分布在不同层段,属于一注就见水、不注不见油的敏感型注采关系。技术人员把准这一井组的症结所在,为其制订了“注采敏感耦合注”补能方式。上层注水时不采油,下层采油时不注水,通过注采不见面的换层交替生产精准补能,提升了井组单井日产效益。目前,已在该井组29个小砂体实施该方案,水驱动用程度上升33.7个百分点,增加水驱储量75.8万吨。

  一次次高效补能的背后离不开精准的潜力认识,为保障补能方式的精准计算,东辛厂发起剩余潜力的五个重新认识,带领技术人员重新认识五个边界、层系井网、注采关系、井筒状况以及剩余油,树立所有储量都能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摸索形成均衡流场调线注、注采敏感耦合注、扩大波及多向注、促进富集超前注等4种“靶向补能”井网优化模式,并依此模式投转注95口井,所在井组动液面回升26米,自然递减下降2.3%,整体开发态势向好。


信息来源: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