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科技之剑 夯稳产基础

  油田近日对外宣布济阳坳陷页岩油实现商业产能的战略性突破,首批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58亿吨,成为我国东部增储建产的现实接替新领域。

  页岩油取得重大进展源于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过去的十年,油田先后开展各层级页岩油攻关课题40余项,并于2018年成立油田页岩油综合攻关项目组,在勘探、开发、工程工艺等技术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找得准、打得到、采得出”的目标。

  1961年发现至今,油田始终没有停下科技创新的脚步,不断挑战勘探禁区,不断挑战开发极限,为石油石化行业油气勘探开发提供胜利经验,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7900余项、国家级科技奖励120余项,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油田时强调,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创新引领未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油田将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打造核心关键技术体系,为老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保持长期效益稳产,资源是基础。经过60年的勘探开发,东部老区3.6万平方千米的地界上部署完钻7000多口探井,“被打成了马蜂窝”,胜利人不断思考,碎盘子里还能不能再找到优质资源?

  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油田党委意识到,要以进攻的姿态加快重点突破,努力发现更多规模优质储量。

  油田地质工作者提出“四个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资源潜力、复杂构造、沉积储层和成藏规律,拨开了成熟老区精细勘探的迷雾。科研人员打破高部位找油的传统,在潜山低部位发现了千万吨级规模储量。

  正是每一次理论技术的突破,才带来油田一次次新的飞跃。60年来,油田从陆地到海洋、从东部到西部,共发现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亿吨,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曾连续30年均过亿吨。

  效益稳产,开发是“饭碗工程”。水驱开发作为当下石油开采的主流方式,每年的产油量占胜利油田总量的70%以上。开发了60年,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综合含水高达92%以上,100立方米的采出液中,油还不到10%。

  难题就是创新的方向,油田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攻关勘探开发技术难题,全力打造理论技术创新强大动能。

  “注水压力不能超过地层破裂压力”,这是世界石油行业的“金科玉律”。2020年,这一教科书上的条文被油田的压驱技术改写了。

  胜利人始终坚定“老油田不老”的信心和决心,拿起“放大镜”“绣花针”,对茫茫地下进行再认识、再刻画,创新形成了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理论,研究出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撒手锏”技术,不断挑战采收率极限。

  60年来,油田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原油产量曾连续9年保持3000万吨以上,连续20年年均产量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超12.5亿吨,约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创出了老油田持续稳产的奇迹。

  当前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增资源、保稳产、促发展。

  油田抓住制约高效勘探效益稳产的关键问题,在油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目标抓突破,在油气开发矛盾最突出的领域抓创新,坚定不移推进高效勘探、加快油气资源突破,坚定不移推进效益开发、加快高效产能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加快破解勘探开发技术难题。

  围绕油田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科技人员加大海上、加快西部、培育页岩油理论技术创新。针对可供评价建产、存量提质增效、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三个十亿吨”潜力阵地,海上、西部、深层、稠油等“四个百万吨”产能阵地,尽快攻克一批具有战略性、革命性意义关键技术。瞄准全新资源类型,超前组织颠覆性技术的自主研发与试验,进一步释放资源潜力。

  探寻来时路,科技创新是支撑油田走过60年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放眼未来,一批新兴储备技术,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底气更足。


信息来源: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