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采油厂东11-20井是一口老井,最初低液高含水,后期聚合物堵塞,干脆什么也不出了。地质分析发现,该井区剩余油储量仍然丰富,足有2.2万吨。怎么办?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给支了个招儿。该井经“抢救”后,重新唱起了欢快的“吐油曲”,日产油量达到10吨,含水仅50%,比预计油量提高了4倍。
支的这个招儿叫“开窗”侧钻。顾名思义,就是从套管旁边开一个“窗”。“开窗”的目的,是绕开原本难以解决的障碍,另辟蹊径,抵达油层。
在老井上淘金
侧钻井技术以其得天独厚的低成本实用优势,备受老油田青睐。“打一口常规井,按1700米井深计算,需要费用近千万元。而对老井‘开窗’侧钻,费用只需三四百万元左右,占井周期可缩短1/3。”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完井所气驱室经理魏伟介绍。在老井上进行二次钻探,比新钻井少一半多的成本,这笔账可是相当划算。
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套损或其他原因造成井网不完善、剩余油零星分布,侧钻是实现老井产能恢复、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恢复储量控制、提高采收率。
孤岛油田多数区块已进入开发后期,利用侧钻水平井完井技术开采剩余油,成为他们提高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2020年一季度,孤岛厂计划投产油井40口,仅投产了18口井。运行新井数虽寥寥无几,但仍然实现了增油近3000吨。为孤岛油田新老区产能建设提供新井数量保障的,正是侧钻水平井完井技术及配套工艺技术。东11-20井经过一番“开窗操作”,摇身变成了东11-侧20井,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井,但胜似新井。“用常规井1/3的成本投入,我们实现了相当的产量目标。”孤岛采油厂工艺所副所长韩鹏介绍说。
河口采油厂运用“开窗”侧钻技术,在废弃井沾4-平22井基础上钻探完成沾4-侧平22井,投产后,在100天的时间里,每天增油8.4吨。他们尝到了甜头,又连续完钻侧钻井6口,日增油24吨,实现了老井效益稳产。当年他们又追加57口侧钻井方案设计。
让“室内”更敞亮
2020年10月14日,在孤岛采油厂渤21-0-侧15井井场,随着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完井中心科研人员顺利完成该井7寸挂5寸半套管大通径侧钻完井施工,标志着侧钻完井技术在大通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提高了侧钻井的应用效果。
油田每年新增侧钻井100余口,经济效益可观。但是受原井筒尺寸限制严重,完井管柱内径小,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没有相应免钻工具,钻塞难度大、风险高,同时还影响后期作业实施。为了攻克这些国内业界难题,完井中心科研人员从2019年开始立项中石化课题“水驱油藏侧钻井长效大通径完井技术研究”,从长效固井需求和大通径完井需求两个方向展开攻关研究,取得明显成效。
渤21-0-侧15井是第一口试验井。该井完井后,侧钻井眼内通径达到121毫米。与常规侧钻完井方式相比内通径增大了21%,为后续注气、采油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技术条件。
截至目前,大通径侧钻井完井技术已在油田累计应用11井次,平均日产液24.7吨,平均日产油6.05吨,累计增油7040吨,恢复可采储量22.47万吨。比常规侧钻井提高1.7倍以上,为采油厂提质增效、油田稳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寻找更有效益的捷径
老井“开窗”这种方式,可充分利用老井原有的采输设备,使原井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并延长老井使用寿命,提高原油产量。方法固然不错,但仍然存在瓶颈。
目前,油田常规侧钻水平井的斜井段大多过长,靶前位移大,导致不能快速进入目的层,造成大量“无效进尺”,同时也导致靶前位移区的目的层剩余油难以高效动用。针对这个难题,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钻测录工程中心从2020年起立项超短半径多分支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展开攻关。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技术既可以快速进入储层,减少无效进尺,还可以避免复杂地层的影响,具有施工设备少、施工时间短、成本低、效益高等优越性。这也是目前国内外该领域内的一项尖端新技术。
立项以来,油田已在东辛采油厂、纯梁采油厂进行了4口井的试验应用,取得预期效果。试验井数据显示,该项技术可实现30米内的造斜率大于300度,曲率半径小于5.73米。措施后注水井的注入量和油井的产油量均有明显提升。
据了解,该项技术尤其适合于薄油层,垂直裂缝、稠油、低渗透等油藏的开发,对挖潜剩余油、提高单井经济效益和原油采收率具有明显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