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西突破——桩西厂创新攻坚开新局观察(上)

  这是一道摆在所有单位面前的考题——

  在油田“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的整体布局中,如何辩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如何找准定位、担当作为,考验着单位的智慧和管理水平。

  在近些年的探索实践中,桩西采油厂党委坚持用油田“五大战略、三大目标”为指导,主动创新实践,干部员工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干事创业的氛围十分浓厚, 走出一条具有“桩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油藏里面有思想

  前不久,五号桩油田所在的采油管理一区做了一件让人稍感“意外”的事情。

  在经营压力大、迫切需要新井投产提供“新鲜血液”的时候,他们却推迟6口新井投产的步伐,而是先注水补充地层能量。

  “磨刀不误砍柴工。”贺东旭说。只有保持地层能量,才能解决开发的基础问题,带来更大效益。

  观念转变永远在路上。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转变认识提高认知,“穿新鞋走老路”无法实现根本性变化。

  今年年初以来,桩西厂开展了“思想变革、全力攻坚”大讨论,进一步转变旧观念,树立“只有开发好油藏、管理好油藏才有可能经营好油藏”的新理念。他们用新理念指导实践,在全厂范围内树立主动学习、实事求是、发展和典型引领四种导向。

  “对低渗油藏要抓住能量这个关键点,彻底扭转低渗油藏‘靠天吃饭无能为力’的局面。”桩西厂副厂长魏新辉在科研讨论会上说。

  不只是科研,在采油厂层面分党群政工、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和科研4个系统围绕油田转变观念更新理念160条和机关职能优化76条开展讨论,每个人对照油藏经营管理、“一岗双责”、业务管理三个方面找差距、订措施,以大讨论推进全厂干部员工破除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观念转变搅动一池春水,全厂干部员工产生了新认识:抓党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引领其他业务强发展的过程;油水井措施费不能省,这是油藏开发的需要;考核分配差距大小不重要,大家认可提高工作积极性是关键;所有岗位都能发展,关键看个人是否想要发展……

  新认识推动了新实践。

  “有数量才能有产量”。他们围绕区块、井组井网完善,通过防砂、大修等措施恢复停产油井69口,日增油水平108吨,油井开井率提高5.5%;扶停注水井50口,日增水量4721立方米,水井开井率增加11.2%。

  “有能量才能有产量”。在五号桩等低渗、特低渗油藏,通过压驱注水有效恢复地层能量,桩606-斜4井组实施后最高日增油能力25吨,目前日增油能力10吨,累计增油4039吨。

  短板里面有潜力

  上半年,受投资影响,桩西厂直到5月底才有一口新井投产,同比减少新井产量1.433万吨。但数据显示,该厂产量超预算进度0.83万吨。

  “放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刘博说,“加大对存量油气资源的经营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变化来源于桩西厂对自身问题的深入剖析。桩西厂开井率只有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油水井处于停井状态。这项指标在油田所有开发单位中排在最后一名。而桩西厂每年要投产新井约30口。

  一边是已开发的油井不出力,另一边却是不断花钱打新井。“这种靠投资维持产量的做法不可持续,也不符合油藏经营的理念,必须转变方式,提升存量油气资源的开发效益。”桩西厂厂长贺东旭说。

  牵一发而动全身。2020年底,桩西厂党委进行了深入调研,剖析短板弱项,找出了“四大危机”:扭亏脱困压力大,“十三五”末账面盈亏平衡点高达65.74美元/桶,与油田要求相差较大;勘探空间受限,增量投入严重受限;原油产量体量小,需要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主业人员相对多,人均产量、人均管井数等与开发单位最优值存在较大差距。

  “在开发、工艺、管理等各方面,敢于正视问题,敢于实事求是,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刘博说。最大的困难是真正认清自己,最大的敌人是战胜自己。

  差距就是潜力、短板就是方向。桩西厂党委谋划了思想观念攻坚、效益稳产攻坚、改革调整攻坚、经营创效攻坚、基础管理攻坚、风险管控攻坚等“六大攻坚”作为战胜危机的破题之举, 并分系统把重点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细化为5个方面45项重点工作,纳入“六大攻坚”统筹推进。

  发展里面有“乾坤”

  五号桩油田的亏损在油田是“挂了号的”。作为十大扭亏脱困油田,五号桩油田的完全成本曾高达106.2美元/桶。

  “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桩西厂通过加大新技术应用、加强合作等方式,使该油田成本两年间降至47.41美元/桶,提前实现了油田下达的47.5美元/桶的亏损治理目标。

  油藏还是那个油藏,但经营结果已大不相同。

  “从巨额亏损到扭亏脱困,深究原因最根本的是主动作为。” 桩西采油厂党委书记刘博认为,“上下同心、目标同向是破难前行的法宝。”过去大家更多的是把亏损归结于低渗透油藏的客观因素。而现在大家是主动作为,探索一切可能性,推动油田降成本、提效益。

  目标同向、主动攻坚,是桩西厂在面对危机时给出的破题思路。说到发展,在外界看来,桩西厂的上升空间好像并不大——

  论体量,桩西厂每年只有60余万吨产量,不在增产的第一阵营;

  论条件,桩西厂以低渗透为主,层间矛盾大,资源禀赋较差;

  论位置,桩西厂距离油田基地60多公里,对人才吸引力不强;

  是保持现状过小日子,还是跳起来摘桃吃?

  “企业要有存在的价值,发展与规模大小无关。”刘博说。作为一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执行油田党委决策部署,认清桩西、发展桩西,着力化危机,推动采油厂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党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聆听干部员工心声,传递发展信心,并谋划制定了实现效益稳产64万吨以上、“十四五”末盈亏平衡点降至45美元/桶以下的战略部署。

  “在成本最低的老168区块退出生产后,采油厂仍然能提出增产增效的目标,让干部员工感受到了发展的决心和对未来的信心。”采油管理一区经理孙伟说。


信息来源: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