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检测中心“五措”并举节能减排

  技术检测中心党委按照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要求和新目标,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围绕“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等五碳并举措施开展科技攻关,充分发挥油田节能减碳技术支撑作用,全方位助力推进“碳中和”进程。

  能源管控信息化提升是油田推动高效低耗、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实践。搭建能源管控平台,设立碳资产管理模块,是油田推行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油田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单位,成立能源管控中心运行专班和节能环保科研专班,开展技术节能减排和管理节能减排增效,聚焦能源精准管控,加快能耗监测计量基础建设,推进能源管控中心优化运行,构建节能减排全要素、全过程、全覆盖监测体系,实现“人工判断”向“模型判断”转变,“听人指挥”向“听数字指挥”转变,达到油田各生产系统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目的,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

  构建能源监测、排放物监测、油区生态观测体系,抓实降能耗、减损耗、控物耗减排放,实现油田节能减排。该中心作为中国石化甲烷减排工作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在甲烷排放控制、甲烷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MRV)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具体实施方案,中心技术人员制定的甲烷监测、甲烷控排方案、碳足迹追踪等技术文件在行业内起到了技术引领作用,组织开展碳资产、碳交易、碳评估等知识培训,开展油田碳盘查和中国石化所属企业碳核查,为实施甲烷控排具体措施落实和实现甲烷排放管控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利用技术创新,实现生产系统优化,实现系统整体节能减排是该中心的又一特色亮点。“低温破乳技术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该技术将原油破乳温度由原来的88℃降低到78℃,仅在河口陈家庄联合站应用,年节约燃气费140多万元。”中心油田化学检验技术专家周海刚说。

  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该中心已研制开发出“电储能装置”等新设备3种,制定《储能电池的检测》企业技术标准,推广应用“电储能装置”14台替代柴油发电机。

  该中心按照技术领先企业建设要求,及时组织开展技术调研,开展充电桩技术检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检测等检测新业务,加强新能源开发应用技术储备。开展新能源开发应用技术攻关,解决油田新能源推广应用技术瓶颈,通过开展80MW光伏发电高效接入与消纳技术研究,解决了80MW集中式光伏电站全额可靠消纳问题。开展“风—光—储”多能互补示范区建设,打破常规单一光伏发电昼夜差距大、日间电能无法完全消纳的缺点,提高采油厂新能源应用的适用性和稳定性,推动油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CO2地质封存是将CO2压缩液注入地下封存空间中。该中心充分利用检测评价技术优势,开展CO2地质封存泄漏检测、封存量评价、封存量计算、以及开展CO2地质封存泄漏对周边环境、地层的影响评价分析,为油田开展百万吨CO2驱油封存项目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该中心全面落实油田节能降碳专项部署,在全油田开展加热炉锅炉温室气体排放全覆盖检测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检测。该中心通过开展“加热炉烟气减排技术应用研究”“单拉井低压伴生气减排技术研究”“油田挥发烃天地一体监测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攻关,为油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该中心为《胜利油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方案制订提供最优技术方案,着力构建油田内部规范有序的碳交易市场,为推进内部碳资产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此外,该中心还成立绿色发展科研团队,组建中石化重点实验室——油田节能降碳及检测评价实验室。

  “下一步,中心将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生产工艺优化、清洁加热技术研究、电气设备高效应用技术研究、节能检测评价、碳减排碳交易应用技术研究等方向的重点关键技术攻关。”中心节能降碳及检测评价技术首席专家、绿色发展科研团队技术负责人孙东说。


信息来源: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