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坚持把“三基”工作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以“三册”管理落实落地为抓手,强党建、提能力、防风险、创效益,全面提升经营创效能力和“三基”规范建设水平。管理区效益产量由去年的18.2万吨上升到今年的20.6万吨,先后荣获中石化金牌采油管理区、胜利油田文明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党建支撑保障“三册”落地
在“三基”规范建设中,该区进一步明晰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突出抓好知责明责、履职尽责;修订完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搭建党建工作月度展示平台,考核兑现到个人,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支委联系点”“全员承包井”等载体作用,推行“支委+团队”“三室一中心+承包组”“党员+示范岗”等工作法,实现党建责任与业务深度融合。
他们发放“三册”学习本,深入开展全员学习,班子成员率先学、深入班站领头学、激发员工自主学,每月抄写并撰写体会,确保入脑入心、学懂悟透。同时,按照“一专多能、一岗多能”要求,他们开展“大岗位胜任力”提升工程,分类构建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通过师带徒、轮岗锻炼等方式,培养8名青年骨干, 实行轮岗14人次,着力培育一批有技能、能监督、会管理的复合型员工。
按照“三册”要求,他们细化梳理500余项业务,对42项交叉业务进行调整、83项同类业务进行合并,明晰10个岗位的主业主责,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岗位责任更加清晰。
一体化管理促进油藏经营
这个区紧紧围绕油藏经营管理主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价值引领,形成“对目标—找问题—订措施—建考核”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全员价值创造能力显著提升。
他们完善一体化技术优化机制,根据油藏不同特点分为优质油藏、潜力油藏和低效油藏,建立区块首席负责制,设置3名区块长,全面负责区块的油藏经营。目前,已实施井组调整方案14个、单井优化方案15个,初增油56.7吨/天,累计增油5982吨,技术指标更是呈现“6升3降”的良好态势。
他们以降低吨油运维费为目标,完善“经营绩效+管理绩效+党建质量”一体化考核机制,深化按创效多少分配绩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多创效益多挣绩效”。全员基本薪酬开启“浮动模式”,每月从每名员工的基本薪酬中拿出600元,同月度绩效工资合并一起纳入绩效工资总额。
“三册”的绩效考核模式激发了干部员工创效热情。生产异常井恢复周期有效缩短,增加时率产量1125.6吨,躺井率由1.35%降到1.14%,降低0.21%,平均检泵周期延长29天;在36号增压站等6处建立套管气回收系统,实现资源效益化再利用,累计创效418.1万元;通过市场管理平台,对多家承包商进行公开公平竞价,在合同文本中明确结算审定金额下浮条款,实施项目竞价15个,优化成本费用38.5万元。
强化风险管控推进节能减排
为强化经营风险管控,提升依法合规水平,他们开展经营决策、合同运行一体化闭环管理,对技术优化、生产运行业务中的方案开展一体化效益评价,对低效、无效工作量及时制订整改或挖潜方案,建立月度合同前置审批制度,对评价通过的项目组织合同签订、过程管控、效益跟踪的一体化闭环管理。
同时,为进一步强化QHSE基础管理,这个区常态化开展全员单井承包基础提升活动。截至目前,承包工作组累计提升油水井、站318处,提升率达到97%。对承包中存在的76个问题、56名责任人,共处以11350元的经济考核。
他们加强能源管控,推进节能减排提升,充分利用能源管控平台,一体化实施系统节能降耗挖潜工作,实现设备能耗消耗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今年,对新投产的21口井全部安装油套连通装置,新建2个零散气回收点,实现全部回收,确保气不上天。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在利古3注水站院内安装1000平方米光伏太阳能,新安装套气回收设施21套,扬尘治理2.03万平方米,安装低氮燃烧器7套,有效减少碳排放量66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