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忙着呢!”气呼呼挂断媳妇电话,小李又开始认真地计算压井液密度。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滨南作业区小李近日得到一次机会,到作业区技术管理室学习。小李想借此机会,把平时遇到的问题解决掉,他一头扎进办公室,他一学就是一天。
平时不在家,家里大小事顾不上,再加上不善于沟通,时间长了,媳妇自然满腹牢骚。
在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像小李这样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复转军人转业、轮换工等情况,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遇到问题却不善言辞,更多是选择逃避或退让。
井下作业是一个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行业,员工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基层员工如果受到情绪、情感影响,不仅会导致心理状态不佳,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成为现场施工的潜在安全隐患。
7月6日,油田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部署要求,下发《进一步推广应用员工帮助计划(EAP)实施方案》,强化岗位化应用、项目化推进、信息化支撑,推动EAP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第一时间推进员工帮助计划,他们以全面关心员工心理健康素养为目标,把员工看成伙伴和朋友,采用体贴关怀的方式构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以滨南作业区滨三作业项目部为试点,打破传统EAP授课为主、指导为辅的工作方式,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互联网+暖心工程”项目运行模式,广泛收集基层员工思想症结、心理顾虑、培训需求,采取网站沟通、电话联系、课程直播等线上“EAP+”方式,配合知识普及、团队辅导、专家坐诊等线下活动,进一步拉近广大基层员工与辅导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努力帮助基层干部员工化解思想疙瘩、排解心理焦虑。
心理辅导团队近日来到滨三作业项目部施工的滨648X64井,利用施工间歇,开展心理访谈和“我的生命线”“我说你画”团队辅导。
小李有幸也参加了这次活动。经过与心理辅导团队近2个小时的互动交流,大家更加清楚认识到不必要的误会都可以在沟通中消除。
“上次我媳妇打电话想告诉我孩子她接上了,让我安心工作,我却不以为然地狠狠挂断,现在想想,真是很后悔。”互动交流中,小李说出了自己沟通上存在的不足。
“今天下班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关心关心媳妇”。小李认真地说。
与线下活动穿插进行的还有线上员工需求摸底。
心理辅导团队就员工心理状态、压力来源、员工诉求、员工需求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调研,根据云端数据推算参与测评的员工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医疗费用高、家人期望高等压力来源,以及外闯人员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其他困难因素,促进中心党委积极探寻问题解决途径。
针对基层作业工常年倒班的实际情况,截止到目前,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已组建区域志愿服务组41个,招募志愿者700多人,成立子女学业辅导、老人亲情陪伴等22个志愿帮扶小组,新增北京、济南就医“绿色通道”12家,尽最大努力把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党委的关心和温暖辐射到每个家庭、每名员工。
如何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和向心力,提升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抗压能力,基层管理人员是EAP与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的关键要素。
心理辅导团队专门组织各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以“干部沟通能力提升——高效沟通”为主题,结合背对背、传声筒的游戏活动方式,让参加者充分了解沟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沟通技巧。
“通过做游戏让我知道沟通居然有这么多方式,特别是带有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的沟通更为奏效。”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滨四作业项目部员工蔡建说。
“互联网+暖心工程”项目启动以来,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干部员工交流机会多了,心气顺了,工作也就顺了,上半年主营收入同比增加0.87亿元,完成1.7亿元增效目标,凭借着全面向好的经营管理指标在油田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上作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