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进入三伏天的最后一伏,现河采油厂办公大楼内,空调里的凉风正源源不断的吹出。
凉风的“背景”并不寻常,它是采油厂通过实施地源热泵冷热联供项目,将地下150米处地源转化而成。现河采油厂生产管理部高级主管张德东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办公楼制冷供暖不仅更加节能环保,而且成本费用还降低了一半。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正在现河采油厂落地开花。截至目前,现河采油厂共投产包括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污水余热、光热+等新能源项目12个,预计年发电量674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万吨,是油田推进新能源建设的前列单位。
今年,现河采油厂加强与新能源开发中心合作,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光伏发电、结合油田地面调整推进余热利用等方式,不断推进新能源项目实施力度,服务采油厂绿色生产。
高空俯瞰王岗联合站,一万平方米的光伏“大屏”格外壮观。光伏“大屏”年发电量可达120万千瓦时,年碳减排1200吨。离王岗联合站25公里外的草桥91号平台,正在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投产后,“体量”将是王岗联合站光伏发电项目的两倍。
按照油田部署,2025年光伏、风力等绿电发电量要达到全厂用电量20%,这意味着每年需要新增4%绿电发电量。作为油田最早开始新能源建设的现河采油厂,放开新能源合作项目视野,坚持上大批量、大规模、大项目,将其与采油厂二号工程、北部油区改造充分结合起来推进。
在新能源建设上,既要履行社会责任,也要算好效益账。现河庄陈官采油管理区一个50平米的生产房间内,红色管道里的采出水在经过一组换热器处理后,将20摄氏度的“体温”传到蓝色管道的清水中,即可满足方圆6万平米的陈官镇政府驻地及周边住宅小区的供暖需求。
该项目是现河采油厂与新能源共同开发的采出水余热利用项目。“相比过去采暖方式,这为我们陈官镇节约了将近100多万的采暖费用。”陈官镇建设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张江平在签下用暖合同的同时不禁为油田竖起了大拇指。
在采油厂能源管控中心,技术人员一键鼠标,各个单位的新能源运行情况一目了然。现河厂将光伏发电网上运行系统纳入能源管控系统,通过收集每日光伏发电量、发电时长、功率,形成了光伏发电运行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一旦发电功率明显下降的情况,可立即通知新能源中心进行检查维修。
“采油厂将瞄准实现‘碳中和’目标,以降能耗、减损耗、控物耗、减排放为抓手,强化全要素用能管理,优化全链条用能结构,持续推进企业绿色发展。”现河厂厂长焦红岩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