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钻井进尺168.83万米,同比增长3.8%;实现收入61.92亿元,完成利润0.87亿元。
这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改革发展的成绩单。从扭亏脱困、可持续发展到如今迈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始终把改革攻坚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
在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永壮看来,打造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油服公司,就要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推进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创新驱动和精细精益管理,持续增强公司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打造特色品牌
深入推进专业化改革
近期,公司整合钻井液研究、服务、制造等资源,组建了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
“一体化管理、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特色化服务,逐步建成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专业化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端品牌。”谈及成立的目的,孙永壮说。
着眼于拓展扩大专业化发展优势,近年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整合分散在各单位同质化资源,先后对随钻测控、固井、管具等13类业务进行专业化整合,推动其在支撑主业发展、拓展市场创效、打造特色品牌上全面发力,市场竞争力和创效能力不断增强。
专业化整合之前,资源分散、区域交叉、效率不高……分散管理体制下的管具业务折射出“小而不强”的痛,外部市场不足10%。
专业化重组之后,胜利管具形成“研发-制造-服务”产业链, 打造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如今,他们巩固了胜利本土市场,拓展了西北、西南阵地,开辟了国际“新航道”。2020年实现收入利润翻番。
推动专业化重组,不仅实现了资源规模优势,而且支撑产业深度发展,形成了独当一面的产业格局,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后勤“辅业”到创效“主业”,从“吃低保”到人均创效名列前茅,山东胜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两年多的时间,就已跻身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行列。2018年,胜利工程公司对计量检测资源重组整合,打造专业化检测队伍,填补石油工程技术领域检测业务空白。
这支原本资质水平远低于社会标准的检测队伍,从主动链接资质企业,到如今科研潜力得到全国石油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青睐,在胜利工程外部市场收入达1000多万元,减少外委费用2000多万元。
专业化不仅为企业创收创效,带来员工收入的增加,还增强了员工价值增值的获得感。
公司培训中心(党校)专业化以来,除了突出安全技术类培训的主干地位,拓展了网络课堂,今年他们又加快了党建管理类培训迈向“高端品牌”步伐。“专业化以后,舞台更大了。”讲师王艳红不曾想会把热爱的党建党史作为职业,并不断获得认可,尽管更忙碌了,可她工作动力更足了。如今该中心已建设成为行业一流的石油工程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学校,年利润达到2000万元以上。
让每名员工迸发创效活力
持续推进人力资源价值增值
从仅有一盘卷尺、两把电焊枪,变成拥有上千平方米厂区、厂房。从连空调都不会修,到可以独立加工制造井架平移装置等一线设备设施。节约外委费用从300万元到2300余万元。
外委转自营,两年多时间里,黄河钻井总公司就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
时间回到2019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辅助、后勤人员占到了公司用工总量的三分之一。人工成本高、创效能力差、收入水平低,是这一群体的特点。
辅业不扭亏止损,公司整体利润势必被摊薄。同年2月,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吹响了人力资源价值增值“集结号”。外委转自营,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公司创新“依法合规清理一批、尊重意愿退出一批、严格制度规范一批、体现价值调剂一批、外委转自营盘活一批、低端项目退出一批”等“六个一批”盘活措施,统筹推进“劳务型外委项目、项目化用工、长期不在岗人员、业务承揽项目结构”实现了“两减一清一优化”。
要打好人力资源统筹优化主动仗,必须下好“双严治理”先手棋。他们制定下发了《关于依法合规强化用工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指导意见》,为各单位构建长效从严管理机制提供了“操作指南”。2020年以来,实施井队间人员调剂1500余人次,积极推动停待钻机复工复产,有效保障了公司生产平稳运行。
他们还加大盈亏分析力度,持续压缩后勤服务用工规模,2020年以来,先后退出低效业务承揽项目13个,优化盘活300余名人员投入到外委转自营和对外业务承揽高价值项目,用工效率效益持续提升。
同时,他们实施多元激励,让能干的有舞台、实干的得实惠、会干的受追捧。目前,公司已累计实施劳务型外委转自营项目74个,年度外委费用在去年1.07亿元基础上再减少7700万元,盘活自有用工1000人以上。
机关围着基层转
深化机关管理效能变革
今年6月初,黄河钻井技术发展科副科长丁鹏飞被任命为50576钻井队平台经理。在此之前,他还担任过40569队平台经理。
优质资源首先配备给井队,精兵强将向一线倾斜。与他同一时间到井队带队伍的还有另外两名机关干部。他们去的都是施工难度大的井队。
“机关干部的岗位就应该在一线‘战场’,特别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深化改革,实现‘二级直管井队’后,服务好一线,更是机关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次担任井队长,在生产一线施展拳脚,丁鹏飞充满干劲。
机关围着基层转,近年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立足提升管理效能,缩短管理链条,大力推进管理层级压减和各级机关“放管服”改革,撤销全部50个三级单位,优化专业经营单位机关科室33个、直属机构51个。同时,深化机关“去行政化”改革,撤销机关部门及直属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实行“大岗位”“扁平化”管理,统筹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机关与一线工作衔接更加紧密,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机关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增强。
如今,干部专家围着井场转、围着井眼转、围着钻头转。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采用干部专家驻井模式,让领导干部、专家和技术人员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围绕一线解难题。
专家“一对一”承包区块,工程师“一对一”承包钻井项目,连带考核,促使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由“应急处理”变成“超前预防”,效率大增,一改以往发现问题后等待干部专家上井的情况,平均机械钻速提升50%。
哪里有需要,干部专家就奔赴哪里;哪里到了关键环节,干部专家就“钉”在哪里。“现在养成驻井习惯,不用上级安排,拎上旅行箱就走。”在即将启程宁蒗1井驻井前夕,西南分公司钻井液首席专家何兴华说:“虽然变成了东奔西走的‘拎包客’,但一线避免了很多井下复杂情况发生,解决了更多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一个技术专家的价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