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第三次揽获中国专利奖金奖

  时隔26年,胜利油田再次揽获我国专利领域最高奖项——中国专利奖金奖。6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名单,勘探开发研究院“一种部分支化部分交联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榜上有名,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是中国石化本届唯一一项金奖,也是油田第三次获中国专利奖金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用于提高高凝稠油流动性能的多元共聚物”获中国专利奖银奖。

  胜利油田经过近60年开发,主力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但仍然有大量原油滞留地下,这类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注入水和化学药剂的利用率低,亟需研发一种新型驱油剂来大幅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

  参与项目研发的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副经理姜祖明说,在该发明专利之前,油田使用的驱油剂按结构划分,主要有线性聚合物和全交联聚合物两类。面对聚驱后和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前者“堵不住”,后者在油藏“走不远”,都无法满足该类油藏高效开发需要。

  这一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结构全新的部分支化部分交联的聚合物驱油剂,性能上兼具线性聚合物和全交联聚合物的优点,像“变形虫”一样,可在油藏深部实现暂堵变形运移,既能“堵得住”,一定条件下又能变形“走得远”。

  该专利产品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构筑的非均相复合驱体系,有效解决了聚驱后及强非均质油藏水驱窜流问题,可有效动用不同类型、不同孔隙中的剩余油,从而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与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等其他提高采收率方法相比,在聚合物驱后油藏及高温高盐水驱油藏,采收率可提高5到10百分点,应用成本降低10%到15%,降解后的产物也对环境无污染,因此该驱油体系实现了绿色环保。

  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在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1-3单元Ⅱ类高温高盐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展推广应用后,日产油增加3.6倍,综合含水下降6.7个百分点,已累计增油12.5万吨,预计累计增油37.9万吨。目前,该技术在胜利油田动用地质储量3993万吨,近五年累计增加原油产量43.1万吨,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用于提高高凝稠油流动性能的多元共聚物”有效解决了稠油开发难题。我国稠油探明储量43.5亿吨,但平均采收率仅为20%。稠油因高凝、高黏导致其流动性差,给稠油效益开发带来极大困难,注蒸汽热采是目前主流的开发方式。近年来,油田科研人员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布局稠油化学降黏冷采相关技术专利池,配套形成了化学降黏复合驱和化学降黏复合吞吐两大开发技术体系,覆盖地质储量3000万吨以上,在低效水驱稠油、敏感稠油、边底水稠油等油藏打造9个化学降黏开采示范区,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推广。目前,该技术已累计增油23.9万吨,相关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后预计覆盖地质储量15亿吨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了解,这一专利为核心配套形成的稠油热复合化学开发技术、稠油化学降黏冷采技术,被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认为,该技术大幅度扩宽了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界限,同时减少碳排放,有效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对于促进稠油开采技术进步和助力我国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 
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