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

  7月2日下午,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会议室坐无虚席。

  党委书记贾庆升刚从北京“载誉而归”,捧回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牌和证书,他要第一时间和全体党员分享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和观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学习感悟。

  “这是无上荣耀,更是鞭策鼓励。”贾庆升说。工程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制约油田勘探开发的重大瓶颈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对标世界一流、行业领先作为创新发展目标,坚决扛起“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的旗帜。

  没有离开业务的党建,也没有离开党建的业务。2020年,工程院年产值从2017年1.9亿元增长到6.7亿元,从吃补贴到上缴利润,实现人均年创收上百万元,绩效位列油田第二。

  为油而研:

  “药店”变“医院”

  如果时间倒退几年,贾庆升绝对不敢想,工程院能当先进,更别说是全国先进了。

  那时候,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们工程院有没有都行”。不怨别人调侃,那时候工程院给自己的定位是搞“研究”,很多创新成果“研而不用”成了摆设,而且当时储量品位好,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采用常规技术就能解决,工程院的存在感确实不强。

  这一点,工程院稠油所副经理于田田深有感触。过去稠油所的主要业务是“卖药”,向开发单位销售所里研制的化学降黏剂,2017年一共干了17口井。“跟在人家后边,求着人家试用。”于田田说。

  “工程院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是摆在院党委面前亟待回答的问题。

  工程院党委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刻领会集团公司党组“加快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油田党委“六个走在前作表率”部署要求,思想取得高度统一: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是大势所趋、责任所系、发展所需;打造一流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才能为油田效益开发提供强力技术支撑,才能履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

  技术先导必先是思想上的先导。工程院党委紧扣“向技术先导型公司迈进怎么看”“创新驱动注重开放高效怎么办”“对标一流补短板强弱项怎么干”三问,摒弃“重研究,轻应用”“注重单井增油多,考虑区块效果少”等思维,把制约油田效益开发的重大瓶颈问题作为创新主攻方向,把对标世界一流、行业领先作为创新发展目标,把实现规模应用、取得规模效益作为衡量转化标尺。

  “应用型科研院所”“技术先导型企业”的“路径”愈发清晰。

  方向决定道路。最近三年,他们坚持服务油藏、服从需求,一改卖药剂、卖工具的传统发展路径,跳出“井筒”扩空间、跳出工艺谋发展,变“卖药”为“治病”。

  跳出井筒的工程院机械采油研究所副所长张中慧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原来,他就像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四处兜售抽油泵,看到的世界也只有井筒般大小;如今,卖泵只是他的副业,给油藏开发解决疑难杂症成了他的主业。

  以用为本:

  不看成果 看疗效

  手握众多成果,一向头顶“科研先进单位”的注水所,在2020年工程院先进评选中,意外名落孙山。

  落选,是因为应用性不足。

  胜利油田副总工程师、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钱钦认为,作为企业应用型研究院,不能单纯追求技术指标先进。

  这个院原来评价一个研究所工作开展情况,就看得了多少奖,项目鉴定验收水平如何,而现在更关注对现场应用的支撑。2020年,工程院党委对各研究所的考核中,“应用”这一项的占比达到了45%。

  “不看成果看疗效”式的考核导向,就是为了解决过去“研而不用、用而不研”的弊端。

  过去,有的科研人员沉溺于理论研究,不注重技术的适用性和转化率,导致很多技术叫好不叫座。

  现在,“技术先导型企业”的要求就是要当油田的“作战部”。油田要在哪打井,工程院就要想办法把油从地下高效“拿”出来,这是工程院党委的责任担当。

  在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每月召开的躺井例会上,张中慧和同事必是“座上宾”。去年10月机械采油研究所承包了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油井的管杆泵系统优化,根据每口井特点提供定制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平均单井节电30%,系统效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

  同样忙不过来的还有稠油所,今年找稠油所寻求合作的开发单位络绎不绝,于田田预计能突破300口井。

  突出应用为主,工程院党委把实现规模应用、取得规模效益作为衡量技术转化标尺,一改“重单井增油、轻区块效益”的技术服务路径,油井增油超预期,按照比例双方分享增值部分;达不到预期值产量,分文不取。

  “我们的区块承包实行‘费用我投、风险我担、效益共享’的增量承包模式,将技术创新能力与开发单位资源潜力充分结合。”

  “原来是开‘药店’,卖工具、产品,只要售后不出问题,剩下的跟我关系不大;现在是开‘医院’,干技术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没效果就是我的责任。”钱钦说。

  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到现在“主动邀请”,从过去的“几口井”到现在的“一大片”,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的激情在“围绕开发所向、聚焦油藏所需”中迸发。

  2020年,工程院17家基层党支部开展“争星夺旗”劳动竞赛,党员干部在区块承包、攻坚创效中扛红旗、争第一。

  4年来,风险承包区块25个,累计增油19.8万吨,自然递减降低3.5%,桶油开发成本降低3.1美元。

  目前,风险承包模式不局限于增油,已广泛拓展到延寿、节能、降本等油藏开发各个领域。

  技术先导:

  从跟跑到领跑

  王涛和她的团队最近正夜以继日地奋战,加速二氧化碳驱气溶性发泡剂非水防窜技术的落地。

  这样的攻关团队在工程院还有10个。

  2019年,工程院打破串联式的科研攻关模式,变水平分工为垂直整合,建立了“内部多专业、跨领域横向协同,外部上下游、产学研纵向合作”研究模式,组建了由领军专家领衔的11个攻关应用团队,致力于打造与油藏勘探开发相适应、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和技术系列,加速技术孵化。

  全国劳动模范、油田高级专家王涛领衔的是“堵水调剖及化学剂应用”团队,团队成员横跨5个研究所,有研究油田化学的、油藏的,也有研究地质的、现场工艺的。

  学科交叉才能产生化学反应。王涛说,跨学科既保证了前瞻性,又兼顾了应用性。过去,一个项目需要配套几个项目,如今是集群式攻关研究,围绕油藏开发矛盾解决问题,集科研、方案编制、设计、现场施工各方力量,每个科研团队都是独立的作战单元,“核心技术+”的成体系式研究,加速了成果转化。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如果只是跟跑,永远不会跑到别人前面。

  瞄准前瞻性、“卡脖子”技术难题,2021年,工程院把对标世界一流、行业领先作为创新发展目标,成立了七个重点课题研究组,谋划布局一批颠覆性、“杀手锏”技术,把握自主可控权。“一旦技术突破,将会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钱钦说。

  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个研究院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工程院的优势是工程技术,其他领域不是其长处,因此需要开放合作、强强联手,坚持“工程技术以我为主,其他领域为我所用”,加速技术集成创新。

  在工程院的战略合作伙伴中,既有清华大学、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又有美国肯优、上海宝钢、四机赛瓦等享誉中外的知名企业,构建出产学研一体化联动的创新体系。

  数字化转型同样是工程院关注的重点,他们强化智能分注分采工艺及抽油机井智能调控生产攻关,积极参与修井作业自动化、网电修井作业及大修侧钻设备小型化等高端化、智能化装备研发,实现了高端采油装备与工艺技术新突破。在滨二块、滨八块建设智能注采示范区,提高采油速度0.2%以上,提高采收率1.8%以上。

  以前是“可有可无”,如今是“缺了工艺不行”。展望未来,钱钦信心满满,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工程院必须立志做油藏开发的引领者。

  技术引领离不开实验能力的支撑。眼下,工程院正逐步配备高端化学合成、大型驱替物模、数字可视化测试等实验装备,深化同国内外先进实验室交流,提高 “硬核”实力。

  


信息来源: 
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