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南管理区实施油井问题处理“流水线”管理

  与去年上半年相比,2020年下半年至今,现河采油厂史南采油管理区异常井从发现到治理时间缩短24小时,因措施及时减少躺井23井次,降低作业费用371万元,减少作业占产61吨,管穿等异常情况发现到处置完成缩短2小时,合计创效382.1万元。

  从这份“成绩单”来看,该区实施的油井问题处理“流水线模式”管理,已初见成效。

  随着新型管理区和大岗位建设的不断推进,管理区人员也从建区初期的540人优化至现在的242人。他们平均年龄47岁,新业务、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为了避免油井基础管理水平下降,油井异常发现不及时,问题处理时效性低等现象的出现,这个管理区油井管理借鉴工厂化“流水线模式”,将信息化数据的应用分割切段,与各部门的职责匹配,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实现了精益运行高效化、异常分析节点化、消息处理流程化、难点工作专业化,提升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强化油井管理的目的。

  “‘流水线模式’管理,可以将信息化数据运用节点化、流程化,不同业务人员分析运用不同的数据,或是同一数据用在不同的管理上,使生产指挥中心人员分析甄别各类报警更加及时,油井生产中的异常点判定更加准确。”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德谦说。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数据“切割”工作,避免工作职能交叉、重复。

  有别于过去的各负其责,油井“流水线模式”管理让信息化数据应用中预警信息节点化,预警信息处理流程化,充分发挥信息化数据在不同部门中的作用,将其应用贯穿于油井管理全过程,实现了生产指挥中心、注采站、技术管理室三方联动。作为“大脑”的生产指挥中心做到及时预警、准确判断,下达指令“有理可循”;技术管理室则发挥一体化决策优势,根据问题精准施策;注采站更加注重提升员工执行力,做到按策实施,使油井管理在信息数据的应用上实现了闭环管理,油井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月18日10点30分,史3-1-21油井弹出报警,功图最大、最小载荷都出现变化,正在生产指挥中心值班的主任技师王晓燕马上与技术管理室结合,果断下达添加药剂的指令,注采站立刻组织加破乳剂20公斤,并密切跟踪观察,2月19日,该井恢复正常生产。“油井‘流水线模式’管理让问题发现和处理更加精准、及时、流畅,我们一线的管理压力小了不少。”史深100注采站站长李健康说。

  为了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做好了组合预警的设定工作,油井异常原因直观展现,符合率达到90%以上,非专业技术人员也能判定异常原因,有效保障了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1月7日,史3-5-7井杆断报警,由于发现及时,判断准确,作业周期减少24小时以上。

  实现“流水线模式”管理后,管理区还将尽量多的工作量“明码”排序,避免了“一活多干”现象的发生,达到了提效、稳产、减少工作量和降低劳动强度的多重目的。另外,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避免了环境污染,减少了油井停开井,在带来更高产量的同时,进一步夯实管理区安全绿色生产基础。


信息来源: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