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国家“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油田党委扩大会提出了聚焦“十四五”、走在前作表率。其中,首要一条就是油气主业发展要走在前作表率,要求聚焦增储稳油降本,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认真落实“七年行动计划”,坚决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确保油田原油效益稳产2340万吨/年以上。我想这对每一名开发工作者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担当。 锚定“十四五”油田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长远抓当前,开发系统要走在前作表率,积极推进“三个10亿吨”潜力向产量效益转化,“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高质量推进2021年开发部署落实落地。
一是要在贯彻新理念、落实新要求上走在前作表率。油气开发管理中心作为效益开发决策的直接参与者和制定者,更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职责定位,围绕油气主业发展质量提升,强化精细开发意识、增强油藏经营理念,加强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切实发挥好机关处室“引领统筹、指导服务、监督监控”作用,当好油田开发参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油田决策部署,作效益开发推动者。
二是要在推进油气主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突出问题导向,集聚优势资源合力,补效益开发短板弱项,用破解难题的实效践行走在前作表率。全力打造高效建产新模式。聚焦提高储量有效动用率,以提高单井产能为核心,深化勘探开发一体化提升储量价值、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高单井产能、技术管理一体化提高效率,推进储量流转、合作开发,培育西部、海上、深层、稠油等四个百万吨产能阵地,持续扩大新区产能规模,“十四五”末年新建产能达到150万吨。2021年要重点推进西部深层评价和永3示范区建设、加快海上埕北208和埕北30—306方案运行、加大未动用储量低渗压驱注水和稠油降黏复合驱新技术应用,确保油价40美元/桶评价达标,新增动用地质储量8370万吨,新建产能110万吨,同比多建产10万吨,单井产能要提高20%。全力打造稳产基础新水平。聚焦提高经济采收率,以提升地层能量、降低递减率为核心,强化老区分类施策治理,持续推进存量结构优化和开发方式转换,“十四五”末稀油自然递减率要降至8%以内。2021年要全面实施“注水基础三年提升工程”,加大投转注及细分注水力度,完善推广压驱注水技术,投转注1000口,增加水驱控制储量5030万吨;持续加强注水产液结构调整,推广流线调整、注采耦合、层系轮替等40个单元、覆盖地质储量3.5亿吨,控减低效日产液1.1万立方米,实现特高含水单元控水控耗,低产低液单元增能增效;持续开发“四精”管理(精细油藏认识、精准方案部署、精攻配套工艺、精算开发效益),油田稀油自然递减率要控制到8.6%以内。通过优化产能结构、产量结构、注水产液结构推进工作量和成本结构的优化,让2340万吨效益产量更可持续、更高质量。
三是要在推动开发技术接替攻关和转化应用上走在前作表率。结合开发潜力和提高采收率技术适应性的评价,“十四五”规划部署要加大化学驱、稠油降黏复合驱、二氧化碳混相驱等技术攻关和规模应用,进一步提升油藏经济采收率。到阶段末,3项技术应用年增油要比2020年再增加140万吨。2021年要继续强化开发项目组管理,抓计划实施、协调组织、运行督导,重点推进特高温高盐中渗油藏化学驱、稠油热化学驱、低渗二氧化碳驱+压驱等技术攻关;加大非均相驱、降黏复合驱、微生物驱等成熟技术推广,安排新项目覆盖地质储量6200万吨,化学驱、稠油冷采的年增油分别达到100万吨、23万吨以上。
四是要在推进开发基础管理水平提升上走在前作表率。重点对照开发管理纲要,进一步细化分公司、采油厂、管理区各层级开发管理责任,抓实各层级开发态势把控,完善油藏开发质量标准体系,推进油田开发规范管理和信息化提升。
(作者为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中心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