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穿透地层的“千里眼”

  看东西有点花眼,他却“能够看穿地层”。

  37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先后承担两期国家“863”项目、四个国家重大专项与研发计划,还承担中石化“十条龙”、重大科研与先导等多个项目,解决油田勘探开发一道又一道难题。

  他,就是中石化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领域(地球物理勘探)首席专家王延光。

  身怀绝技

  在东营市和潍坊市交界地带,村民们不时能够听到隆隆炮声。

  这炮声,是施工人员利用物理方式,激发置入井中的炸药,引发地震,再利用收集起来的地震波寻找石油。

  他们这次使用的采集技术,叫作“单点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这项能够帮助勘探人员获取地下高精度图像的勘探技术,2016年第一次应用在胜利油田东风港区块,解决了老油田地下看不清带来的勘探开发难题。

  这项技术,是王延光和他的团队用了10年研发出来的。“十三五”以来,单点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先后在胜利、江苏油田等12个区块使用,发现圈闭资源量5.34亿吨。

  十年磨一剑,另一项技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同样花了他十年时光。

  这项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在复杂油气区寻找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推广应用到大庆、江苏、西北局等7个大中型油田,为油田长期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也让王延光和他的团队收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勘探管理中心副经理谷玉田,2009年以来再没有拿过一份资料开会。把谷玉田从纷繁资料里解放出来的,是王延光主持研发的“勘探决策支持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快速调用各类勘探数据和成果,实现勘领域探各专业数据的资源共享,也让勘探开发人员告别了“资料堆积如山,图纸挂满论证现场”的烦恼。2010年以来,该系统已成为油田井位论证部署、探井生产决策的支撑平台,累计完成2000多口探井的部署决策支持工作,成为谷玉田们离不开的好帮手。

  “答题人”

  物探是地质家的眼睛。王延光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答题人,不停解答勘探开发提出的一道又一道难题。

  物探也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物理方式,在地下激发出地震波,通过信号接收器把这些地震波收集起来,勾勒出地下的构造和样子,分辨是高山还是河流,是泥岩还是砂岩?

  1983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王延光就干了这一件事,而且一干就是37年。

  刚参加工作那年,正好赶上物探技术从二维向三维发展。

  “二维在地下只能看到一个剖面,三维能看到立体空间。”王延光说。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他来说,“三维”的概念也只是在课堂上听过。

  随着三维技术的应用,一大批油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王延光见识了新技术的威力,也收获了200元的年终奖金。200元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是一个小数目。

  三维技术让新油田不断涌现,也让王延光体会到物探的魅力。“没有物探技术,油田勘探开发寸步难行。”

  1964年开发的胜利油田,已经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剩余目标更多具有“薄、小、碎、散、深、隐”等特点,油在地下变得越来越难找。

  东风港油田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当时的老三维技术已经解决不了小断块油藏描述的问题。2017年高精度三维技术在罗家油田投入运用,勘探停滞近十年再获重大进展,一个千万吨级控制储量区块浮出水面。

  王延光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像雾里看花,看不清,摸不着。想要看得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断创新发展新技术,给地层拍出更加清晰的“CT图像”。

  “物探就像在织一张渔网,等到把大鱼捞完了,剩下的小鱼只能用更密的网。”他说。

  油田石油物探技术从常规三维到高精度三维,又从高精度三维发展到高密度三维,网越织越密,地质家的“眼睛”也被擦得越来越亮。作为织网人,王延光既是亲历者,更是主要技术贡献者。

  我只是一个“符号”

  有人闻地震色变,王延光却痴迷地震资料37年。

  在很多人眼里,王延光的工作充满了神秘。

  “我们那个不是天然地震,是利用地震找油的。”每当这时,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给别人听。

  如果还听不明白,他会继续解释:物探地震和天然地震同属地震范畴,但物探地震的震源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天然地震的震源需要倒推寻找。

  工作中,王延光也喜欢倒推寻找。油田勘探开发遇到难题,他总是从问题入手,利用系统思维方式,倒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同事眼里,他是个非常较真儿,喜欢追求极致的人。

  有一次中石化在新疆奎屯收集地震资料,受客观因素影响,直到工期结束,项目组也没有采集到他满意的资料。

  他带领团队重新研究对策,制订方案,把工期延长了两个月,“三进三出”奎屯,最终获得了一份新的资料。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是不理想,可他觉得,能想到的都想了,该做的也都做了,没有遗憾。

  采集、处理和解释是物探工作“三部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他眼里,采集工作是基础。“采集没有后悔药,采集的成本太高,一个区块就要上亿元投资。”

  37年来,一直行走在科研一线的王延光,站在时代前沿,瞄准油田生产难题,借力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石化高端物探技术在行业的影响力,引领了中国石化物探技术的发展。

  他觉得这是一种荣耀,更是国家的需要。

  “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我只是一个符号。”王延光觉得,中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的获得,离不开集团公司对物探工作的重视、胜利油田这片沃土和一支优秀的团队。

  太阳照常东升西落,王延光依旧每天奔波在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有更多的勘探难题等待着他和他的团队给出答案。“希望有一天,物探技术能发展到把地下看得一清二楚,这是物探永恒的追求。”


信息来源: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