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占井周期减少20天

  12月11日一上班,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孤岛注汽项目部生产主管师赵勇就接到孤岛厂稠油生产协同管控信息化平台发送的短信提示:转周井GDN8X515井开始上半套作业施工。坐在电脑前,他就可以实时掌握该井作业进度,利用作业施工时间,预安排作业后的注汽工作。12月16日,作业与注汽环节实现无缝衔接。

  稠油井有“动静”,相关人员就立刻能收到信息提示,这得益于今年九月份孤岛厂上线的稠油生产协同管控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形成了单井稠油运行全流程规范化、可视化管控体系,通过对稠油生产从方案发起到措施见油全过程实时跟踪、精准监控,让传统人工协调变为智能管控,解决了人工运行效率低、部门协同滞后等实际问题。

  倘若不是该平台上线,注汽锅炉运行状态、作业情况等所有信息的掌握,赵勇都需要通过与管理区对接,跑现场落实。现在,通过平台,仅作业结束与注汽衔接这一个节点就节约至少一周时间,而每一口稠油井转周工作有13个节点。

  孤岛厂年度稠油生产油井在300口左右,每口井的运行涉及方案发起到作业、注汽、生产管理、统计分析等多项业务,需要15个机关部室和基础单位共同完成,年度数据上万条……通过对稠油生产流程和管控要素梳理分析发现,稠油热采生产是一项流程跨度长、节点多,对整体运行协调、管控工作要求高的复杂系统工程。以往,生产过程主要依靠传统人工模式运行,易出现占井时间长、信息掌握不及时等问题,影响生产和决策。

  生产运行上还有哪些潜力可挖?重任下,孤岛厂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将目光瞄准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适应当前人力资源优化和生产全流程精细化、高效管理需要。打破常规运行模式,本着问题导向,调研、设计、试运行、完善……一年多的时间,该平台正式上线。

  平台将稠油业务划分为生产运行、流程监控、管控分析、安全质量、统计查询五大模块,运用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为稠油提效、稳产提供技术和工具支撑,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同时,信息共享,满足不同层级用户使用。“以起跑的姿态传递接力棒,才算没有耽误时间,节省出来的时间就是生产时间。”孤岛厂厂长杨晓敏说。

  近期,GD2-31-513注汽井周边油井GD2-32X514井温度、套压变化异常,平台管控分析模块自动推送短信至安全管理人员,提醒加强井控观察,预防井喷失控事故发生,降低安全隐患。据统计,自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孤岛厂稠油转周井平均每口井占井周期减少20天,年增产约1.2万吨。业内专家介绍,该研究成果对油田现有的7家稠油生产规模较大单位,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 将对油田稠油生产提速提效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来源: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