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北830井是海洋厂今年持续攻坚创效行动以来海上勘探首口“百吨井”。该井东营组8毫米油嘴自喷生产,获日产油179.3立方米工业油流(不含水)。
“这口井的勘探成功,扩大了东营组含油气范围,推动了中深部层系油藏勘探进程,增加了东部百万吨产能建设‘1+N’大平台储量规模。”海洋厂科研所勘探室主任武群虎欣喜地说。
近年来,海洋采油厂积极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依托“1+N”建产模式,统筹形成了海上东部百万吨产能规划,持续推进开发方式转换和资源经济有效动用。2020年,海上油田新增探明储量1007.81万吨。这意味着海洋采油厂新增探明储量连续2年超千万吨,并连续6年实现了规模增储超千万吨。
海上勘探的突破让科研人员信心倍增,但如何实现这些储量的有效动用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随着红线区、自然保护区设定致使勘探面积缩小以及勘探程度不断提高等多重因素控制,海上勘探待发现、剩余探明和控制未动用储量主要集中在埕岛东部-桩海地区。
海洋厂科研所所长王志伟告诉记者,作为“十四五”期间油田“四大建产阵地”之一的埕岛东部-桩海地区,储量在1995年就已经发现,如今已发现6300多万吨未动用储量。但这些储量分布具有“层系多、类型多、距离主体位置边远、区域零散”等特点,在当前平衡油价下,利用往常找到一块规模储量,就建平台采油的开发方式,成本太高,无法高效动用,因此,一直未曾动用。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降本增效。为此,海洋采油厂积极转变观念,围绕海上油田效益开发,以油藏经营理念为指导,从技术进步驱动和地面优化带动两个方面,统筹地下地上,加大对未动用储量效益评价,创新性提出了“1+N”建产模式,实现埕岛东南部-桩海地区开发“化零为整”。
“1+N”建产模式,“1”指的是规划一座大平台,“N”是平面上分布相对零散、纵向上具有不同含油层系的多个区块。“1+N”建产模式是以大平台为中心,以大位移钻井技术为支撑,在平面上辐射动用多个储量区块,在纵向上同时动用多个含油层系的效益建产新模式。
“如果把分散的区块油藏比作一个个糖葫芦,‘1+N’建产模式形象点说就是一座大平台,把周边4公里范围内的N个糖葫芦(油藏)全部串起来,进行高效开发动用。”武群虎解释。
他们配备了优快钻完井技术,还有集约的、高效的海工建设,把这些零散的区块一次性系统考虑,统筹整体动用,利用最少的工程投资,做到最大限度将储量高效动用。
油藏开发“化零为整”,降低了投资成本,使零散储量有效动用,开发效果和效益逐步凸显。在这种模式下,今年埕北313区块第一口新井埕北30A-4CB井顺利投产,获得日产54吨工业油流。
同样地,勘探开发一体化井—埕北古斜18井射孔后,获日产油55吨、日产气4286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气流。这口井的成功进一步增加了东营组储量和产能规模,推动了中深部层系油藏勘探进程。
据了解,海洋厂应用“1+N”建产模式,已规划建设3座大平台,其中南部2座以馆陶、东营和沙河街组为主,北部1座以东营、潜山油藏为主,方案整体动用储量5400万吨,同时配套优快钻完井工艺和高效分水技术,实现单井产能提升和低含水油外输上岸,降低了油藏开发运营成本,提高了系统安全运行水平。
王志伟介绍,“1+N”建产平台的产能规模,加上东部现有的区块产能规模,将实现新建产能95.8万吨,形成整个东部百万吨产量建设工程,把南部两座平台做实,北部一座平台加大风险勘探力度,实现中深层系一个勘探新发现,新老区统筹考虑,从而推动东部百万吨产能建设的实现,规划在2025年完成建产。当前,海洋厂围绕持续攻坚创效活动,以埕岛东部百万吨产能规划为统领,持续推进高质量勘探、精细勘探,夯实海上油田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