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钻出效益“泉”

地处吕梁山脉南端的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自古就是秦晋交通要道。公路两旁群山叠峦起伏,沟沟峁峁交错纵横。沿着蜿蜒的傍山土路往上看,巍峨的钻井井架矗立在山腰上。


4年前,黄河钻井人从山东东营出发,沿黄河逆流而上900多公里,闯进山西永和开拓市场,把根深深地钻进了吕梁山脉。


  提速提效 产值翻番


深秋时节,黄河钻井50695队正在搬迁作业,十余名员工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井场,吊车有条不紊地装载设备。


每次搬家都是员工最忙碌的时候。拆卸井架、设备吊装、运输装卸……即使是校准井架基础这种原本应由专业队伍协助的工作,现在也都需要钻井队独立完成。


今年,项目部井队平均搬家速度4天左右,比去年又提高38.4个小时,这意味着仅搬家就可节约日费17万元。“远离本土,没有内部油区那样的生产保障,摆基础、找平场地等钻前准备工作,考验的是队伍的独立作战能力。”项目部经理姜泽峰说。


13个小时完成井场全部搬迁,50695队今年3月底创下永和工区、石楼工区的钻井队搬迁纪录,这样的速度放在胜利工区同样难以实现。


没错,争分夺秒抢时间是为了挣效益。和胜利工区定额结算不同,永和工区实行“分段米费”的结算方式,一开、二开、三开不同阶段的结算价格都不同。开拓市场之初,项目部连续两年亏损,一度慌了神。


“这考验每个队伍平台经理事前算赢的能力,打到不同阶段,都要算清能挣多少钱,况且复杂地层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在姜泽峰看来,算不清效益账,肯定挣不到钱。


井眼存在一定安全周期,制订好措施,打井速度越快越安全,效益也就越好。同样,早完井还能节省钻机日费,提速成了创效最有效的方式。为了提速,他们在工具、参数、管理上不断挖掘潜力,优选钻头和井下工具,推广应用水力振荡器,生产组织、搬迁组织争分夺秒,各环节环环紧扣才能把时间抢出来。


50695队施工的YH45-27-6H井,三开水平段打了1720米,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加上侧钻却只用了61天。平均钻井周期从2017年的100天,到现在60多天,提速带来的效益,让项目部近四年的产值实现了翻番。


  两年学费换来了“永和经验”


大山上,井架迎风而立;山谷里,机械作业不歇。6支钻井队星罗密布分散在大山间。


虽然提速可以带来效益,但是永和工区多山地,地层环境复杂、恶劣,稍有不慎就会给钻进造成麻烦。连续交了两年“学费”后,中海沃邦项目部才逐渐摸透了大山的“脾气”。


从2017年项目部成立,黄河钻井50695队副队长、技术员郭自强就一直和复杂地层这只“拦路虎”打交道。跟胜利工区相比,永和工区二开阶段都要穿过煤层,不仅容易出现漏层,还非常容易出现井下垮塌等复杂问题。


让郭自强记忆犹新的是一口2500米深的直井,YH45-15-13井是项目部2017年施工的第三口井。二开打了1000多米就开始遇见漏层,一边堵漏一边打。白天往罐里倒药品,配堵漏浆;晚上整理钻井资料,优化参数。


“每天断断续续都在堵漏,随时都可能再漏。”施工过程中,郭自强目不转睛盯着液面,哪怕回头的瞬间都可能出现渗漏,一直持续到完井。


同样的层位,哪怕地上只有几米的距离,井下情况可能截然不同。减少甚至避免事故同样是提速提效的关键。项目部不断优化方案,从工程施工方案到钻井液技术方案,他们通过摸索积累经验,逐渐形成适合永和地区的“永和经验”,有效控制住上漏下塌的钻井难题。


熬过了2017年、2018年两年,项目部熬出了经验,也练出了本领。2019年,项目部终于扭亏为盈。


今年受疫情影响,项目部推迟到3月5日才开工,但截至9月底,该项目部已开钻15口,正钻井6口,施工进尺5万米,实现产值12687万元,直逼2019年的全年指标。


“按照我们目前掌握的工作量测算,全年产值同比有望提升30%以上。”姜泽峰说。


  “大山”送来的厚礼


从山东东营到山西永和,900公里,11个小时车程,翻越的更是经营意识和思想观念的“高山”。


其实,项目部刚开始开拓市场时,按照原有的内部考核方式,也曾一度出现单口井挣钱,但是一算整体账亏损的状况。


自2018年起,黄河钻井总公司针对外部市场创效能力不强的问题,多次优化考核方案,倒逼项目部精打细算效益账。


一边是总公司新的考核方式,另一边是竞争激烈的永和市场。“逐鹿市场,压力大、责任更大。”姜泽峰坦言。


从走出来到扎下根,项目部的钻井队伍一边克服着外部市场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边也收获了“大山”送给他们的厚礼。


4年的时间,几支钻井队伍无论从生产经营、服务甲方的意识,还是独立作战、攻坚啃硬的能力,都发生了飞跃:钻井速度不断新高,钻井质量更为可靠,钻井效益逐渐凸显。


磨砺中同样感受到收获的还有郭自强。当了9年技术员,刚来永和工区后他突然感觉自己的知识跟不上了。“刚来感觉压力非常大,但是熟悉了感觉学到的东西还是蛮多的。”


虽然对永和工区的情况已经熟悉,但是每次钻进到关键节点,郭自强依然保持一份警惕,为保持钻井液密度始终稳定在0.01克/立方厘米的精度范围内。


“确保每一口井的效益和质量,是服务甲方的要求,也是我们守住效益的关键。”姜泽峰说。


这样的高标准施工,令黄河钻井总公司赢得甲方信赖与认可。北京中海沃邦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云评价:“胜利黄河的钻井队伍不仅服务意识高,而且钻井技术好,是我们这里的主力军。”


获得了甲方的信任,也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钻井队由最初的3支扩充到6支,占稳了永和市场。


9月30日晚上9点,郭自强跑出宿舍,第三遍复测完套管后心里才放心。一夜睡了两个小时,他又登上了轰鸣的钻塔……


信息来源: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