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员工系好新征程上“第一粒扣子”

  8月14日,是高校毕业生丛培婷来胜利油田报到的日子。当天阴雨绵绵,可她的内心却阳光灿烂。拖着两个大行李箱,从东北赶来的她,一落地就有油田青年志愿者帮助搬运行李、引导服务……这让她感到特别温暖。

  今年,自7月31日开始,482名高校毕业生分三批,入职汇聚胜利,成为胜利油田蓬勃发展的新鲜血液。

  油田党委高度重视对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的培训培养,为他们精心准备了充满仪式感和“含金量”的“入职培训套餐”。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凝聚起来,抓实起步培养,引领扣好新征程上“第一粒扣子”,在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能担当,勇作为。

  凝聚 增强新员工归属感

  “@全世界我到胜利了”“确认过眼神都是胜利人”“奋斗实现价值 实干托起梦想”……每一名前来报到的高校毕业生,都在“黄河入新海 后浪汇胜利”签名墙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拿着最能体现自己心情的标语牌,合影留念。

  “与胜利相聚,为祖国石油事业贡献力量,就是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浓浓的迎新氛围,让他们迅速融入,敞开胸襟,书写胜利情怀,洋溢青春气息。

  热情友善的青年志愿者、丰富多彩的迎新仪式,成为每一名高校毕业生入职第一天最美好的回忆。

  高校毕业生马丽,家在省外,在这里一个亲人朋友也没有,来之前既期待又担心,没想到,一步入其中,就感到无比亲切。

  “共青团是青年人的家,对于刚步入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它更有亲和力,充分发挥团组织凝聚引领作用,更容易让他们尽快融入。”参加迎新工作中的油田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油田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油田团组织及时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领每一名来到胜利的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落实好集团公司及油田党委对新员工的殷切寄语,为党的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从学校到职场,是人生一个新起点。油田党委对新入职高校毕业生为期15天的培训期间,抓实起点教育,采用线上和线下、小班和大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线上,成立了互动交流的微信群;线下,采取参观交流、专题学习、青年座谈等方式,进行寓教于乐的培训,突出需求和实践导向,引领他们真正走进胜利,认识胜利,融入胜利。

  在观看《发现胜利》宣传片,探讨观影心得中,引导他们感受认识胜利精神;在“个人主页”“缘来是你”等团队建设中,带领他们增进交流互动;在张玉卓董事长寄语新员工专题学习交流中,召唤他们践行使命,担当作为。

  影响 让前行的路更加清晰

  刚步入油田的前几天,贴心的老师、满意的食宿、组织的关怀,虽然让这些新员工感到亲切,但开启人生又一重要征程,他们心中还是存在着种种担忧。其中,有些人担忧十五天后会面临怎样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

  基层锻炼是每一名新入职员工必须经历的。“你们担忧的我们都担忧过,如果用心体会,会发现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快乐,一线小站有一线小站的幸福!成长之根在基层扎得越牢,越有利于未来成长。”这是“85后”辅导员们以亲身经历,给出的答案。他们深知新入职员工每个阶段的所思、所想、所盼。

  培训中,油田在各板块二级单位中,共挑选出12位“85后”优秀青年,作为本次培训的班级辅导员,充分发挥朋辈影响作用,为每一名入职新员工精准提供帮助,通过现身说法,为他们解疑释惑,让前行之路不再迷茫。

  小到生活细节,大到职业规划,辅导员们积极相帮,让新员工变得不再拘束,大胆自我展示。他们也借此机会认真梳理入职以来的印记,让信念更加坚定,前路更加清晰。

  同时,油田物探研究院首席专家、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总工程师秦宁、东胜公司无棣管理区技术副主任张振涛等近年来入职的优秀青年代表,以访谈形式与入职新员工面对面交流,促使他们加速成长。

  “想胜利油田好,为胜利油田好,脚踏实地,我们才能越来越好。”“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入职新员工逐渐明晰前行的方向,坚定脚下的道路。

  引领 在胜利舞台绽放青春价值

  国庆节八天假期,马丽尽管没有休息一天,但她感到十分充实和有意义。

  15天的培训结束后,马丽利用八天假期和另外7名新员工加入到总厂青年突击队中,投入到原料预处理装置开工准备工作中,学习流程、整理基础资料。他们说,身边优秀青年特殊时期坚守岗位、勇于担当,深深感染着他们,激励着他们。

  他们走到哪里,各级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15天油田层面培训后,他们奔赴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党委都用不同形式对他们敞开怀抱,用心定制凝聚引领“套餐”。

  海洋采油厂党委带领新入厂员工走进“海油故事室”聆听海油人奋斗故事。“碧海青春”青年突击队聚焦提质增效,撑起海上油田高质量发展“脊梁”的事迹,不断点燃着他们奉献奋斗的热情。胜采厂等多家二级单位,带领新入厂员工加入“持续攻坚创效青年担当大讨论”活动,引领他们建立单位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

  面对新形势、新改革、新任务,油田党委对高校毕业生精准滴灌,加强培养,使每一名团员青年都能成为对社会、对企业有用之才,聚焦近三年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分析发展现状、找准培养方向、订好培养目标,做实做精做细培养工作。指导二级组织开展培养规划,实行“一人一策”,为每名青年选配成长导师和业务导师。

  正投入到孤东厂一线生产学习中的新员工张启顶感慨,以前听说“孤东累,孤东苦,四两馒头二两土”,而现在的孤东,通往油井的道路平坦,信息化设备很先进。他不断被导师的工作经验与技能,敬业奉献精神与品质激发着学习热情。


信息来源: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