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11年的苏建峰,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从九月份开始,他所在的孤东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502注采站也变得忙碌起来。除了开展好日常工作,站上员工还要给22口抽油机除锈防腐刷漆,对上千米管线、井场围栏进行更换和修复。
这项工作,源于油田正在开展的黄河流域生产设施质量提升工程。今年,油田投资近6000万元对黄河流域高速公路、东营至黄河入海口段两侧各2千米范围内的油气生产设施质量进行改造提升。和孤东采油厂一起进行改造提升的,还有另外8家油田开发单位。
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支柱企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多年来油田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2009年参加工作的员工苏建峰,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就在孤东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采油管理五区现有220余口油井,分布在黄河入海口区域,在这里生产对安全环保的标准和要求更为严格。
在苏建峰的印象里,为避免生产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管线进行更换,每一次施工也是按照高于普通井场的环保标准和要求开展。特别是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加之环保工作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生产工作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胜利油田,矿权区域跨越738平方公里,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在黄河滩区的油气水井数量多达1600余口。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能源环境办公室高级主管王振法介绍,特殊的地理环境,给油田原油生产的风险管控带来难度。
油田点多面广,生产管线穿越城区以及河流,目前仅黄河滩区范围内与油田生产相关的管线就有351条,长度294公里,这些管线的功能涉及输油、输气、油气混输和注水等方面。
多年来胜利油田持续加大安全环保力度,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针对废气排放,油田改造前端工艺,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计划到2025年,氮氧化物排放量降至186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降至1347吨;针对管道治理,不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与更换,对新建管道使用壁厚、耐腐蚀的材质,减小风险系数;针对危险废物品处置,采取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危险废物“一企一档”建设,实施管理全过程跟踪,确保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程受控,实现危险废物“智慧监管”、动态监管、可追溯、可问责。油田还推广钻井岩屑不落地工艺、修井作业环保围堰装置,在中石化率先实现修井“无塑化”,年减少油泥砂1.1万吨,最大力度做实污染源头减量。
尽管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苏建峰和他的同事要拿出更多精力用于环保工作,但他们也切实感受到黄河两岸生态环境不断呈现出来的变化。
“水越来越清,鸟越来越多了,经常在房前屋后就能看到各种珍稀禽类。”苏建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