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当晚阵雨过后,一轮满月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微弱的月光下,河口采油厂陈373-平169井场上异常繁忙。十余台作业车辆有序列队,发动机声、榔头的敲打声此起彼伏,员工们正在为即将开始的防砂作业做最后的准备。
狭窄的指挥室里,工作人员你来我往,有条不紊。除了桌上摆放着月饼,其他看起来一如往常。作为作业方案的设计者,河口厂工艺研究所防砂室副主任赵会议准时来到现场,对作业进行全程跟踪。钻进指挥室,赵会议第一个动作就是翻开文件夹,对照承包商开工明细表,检查各项安全资料和开工手续。
“谁主管谁负责,安全是每次作业前的必检内容,节日期间更是如此。”在赵会议看来,团圆节更是安全节。作为现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有责任及时排查隐患,对在岗人员和设备安全负责。
八时三十分,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旷野的宁静,防砂作业正式开始。监控屏前,赵会议目不转睛地盯着上面数字曲线。砂到了什么位置?管柱内流体怎样运动?后续将遇到什么关卡?……在对30多项数据综合分析后,一张井底管柱图像动画一样在赵会议的脑海中呈现出来。他根据当前工况,及时调整各项作业参数。
在加砂不久,油管压力陡然升高,赵会议判断砂液已到达充填口。“口小弯急,如果继续加砂就会堵塞出口,极易造成措施失败。”赵会议果断叫停加砂工序,并嘱咐工作人员密切注意泵压排量,待压力下降后,再次开始加砂。
一段时间后,压力曲线由波浪状逐渐趋于平缓,赵会议紧张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但他仍然不停地记录各项参数,并与方案预期进行比对,确保作业按计划进行。“作业质量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
就在大家认为施工将在平静中度过时,天空再次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点砸到窗户上砰砰作响。雨越下越大,赵会议干脆跳下指挥车,沿着泥泞的车辙,走到加砂斗前,一遍遍抓起砂子,搓了又搓,并叮嘱作业人员加盖防雨布。“砂子被雨水浸湿就搅不匀了。”
双节当天,赵会议与同事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一整天,陈373-平169井是他们当天干的第三口防砂措施井,而整个假期还有多项施工排着队。
雨渐渐停息,时针也指向了十二点。随着最后一点砂子注入地层,防砂作业顺利完工。接过作业单位给出的全程数据曲线图,赵会议就像看到了孩子的满分“成绩单”,不禁跟周围人兴奋地说:“这十五的月亮还是十六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