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长期效益稳产基础

  从开发油田到经营油藏,从生产指标到效益目标,从行政管理到市场运营……

  三年来,油田聚焦效益开发瓶颈问题,开发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扭转了原油产量、SEC储量和产能规模的持续下降态势,扭转了综合含水的持续上升态势、首次实现两连降,油气单位完全成本和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

  过去的三年,是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三年,也是技术创新突破、开发提质增效升级的三年。胜利油田开辟了一条符合自身现实发展的新道路,也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油田领导孔凡群要求,开发战线要确保今后较长时期内持续稳产2340万吨、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在“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进程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这是开发战线的责任,也是胜利的担当,更是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承诺。

  稳产降本是油田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决不能丧失战略清醒,认为有钱就能买到油、买到油就能顺利运回来。

  2019年,全国原油进口量达到5.06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了70%的警戒线。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油气资源仍然是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因此,国内2亿吨原油、2000亿立方米气就是“压舱石”。

  具体到胜利油田,就是不能减产,守住2340万吨原油产量,开发系统必须在理论、技术、管理、创新、绿色上领先,用新理念引领效益开发。

  2017年以来,胜利油田原油产量稳定在2340万吨以上,天然气稳定在4.0亿立方米以上。盈亏平衡点从67.95美元降到61美元,直至50美元。百万吨产能投资也从62亿元下降到50.4亿元。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认识到,观念转变还不够彻底。稳产2340万吨是油田的“生命工程”“饭碗工程”,守住这个底线,油田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低油价条件下油田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油田创更大效益、作更大贡献的核心支撑。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点、员工利益的保障点。两个方面相融相促、有机统一,既从“量”上保证,又从“质”上追求。

  胜利油田是中石化上游板块最大企业,肩负着引领上游发展的重任。陈旧观念不破除,就不能体现责任担当,更不能体现讲政治,必须用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开发工作。

  “稳产和降本就是我们的担当”,孔凡群明确指出,没有效益、天天亏损的稳产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断降低盈亏平衡点、实现效益稳产,油田才能生存发展、才能应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油价的剧烈震荡,这也是企业发展实力的体现。

  开发上要聚焦“三大方向”,全力推动效益稳产。一是支撑未动用储量高效开发,二是持续提高采收率,三是夯实油田稳产基础。

  效益稳产的同时,保持盈亏平衡点一降再降,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

  最大限度解放油藏

  按亿计算,看起来触目,想起来揪心。

  数据显示,油田已经发现的未动用储量,大约有10亿吨下功夫能动但没有动起来。这些储量已经发现十多年了,勘探费用达500亿元,每年的损益20多亿元。

  油田领导孔凡群强调,储量就是资产、就是价值。天天花着钱,储量却放着不动,这就是不担当、不作为。

  还有近2万口停产井,有价值、可盘活的资产大概值150亿元。花了钱,打了井,到头来却得不偿失。该修复的没有修复起来,地下有潜力的没有盘活利用,这就是损失。

  尤其是今年一开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油价下跌,开发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刚刚实现年度账面盈利的胜利油田再次迎来“寒冬期”。

  今年上半年,平均油价40.3美元,中期评估年末SEC储量只有1.04亿吨,同比减少3553万吨,折旧折耗面临再次上升的局面。

  盈亏平衡点如何下降?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增加SEC储量。

  开发工作,只有“进”才能保“稳”,不“进”是“稳”不了的。中国石化利润大幅下滑,影响最直接的是上游,承压最大的是胜利油田。必须树立油藏经营理念,强化担当、主动作为、解决问题。要用价值创造的理念审视指导开发工作,最大限度解放油藏,不断提升油藏经营价值。

  油田提出“长期效益稳产、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的新目标,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已开发状况、资源接替状况和技术接替状况,明确可供评价建产储量、低产低效地质储量、化学驱可动用储量“三个十亿吨”的潜力和对策。

  开发工作是应对低油价、提效降本的中心环节。开发系统进一步强化油藏经营理念和一体化思维,统筹优化工作量及产量,加强产能、产量、产液、注水结构优化,压减无效工作量,促进降本减费增效,使无效变有效、有效更高效。

  与此同时,在加强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新区精细地质研究、老区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同时,油田全力加快开发技术再进步,推进新区高效建产、水驱控液稳油、低渗透油藏提速上产、稠油效益稳产、化学驱规模创效等八项重点工程。

  创新合作推动实践

  要想创造价值,各个方面必须要创新,要统筹优化,如果没有优化的思想、系统的思想,还是各管各的,肯定是不行的。

  实践证明,一体化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埕岛东部、西部深层、深层砂砾岩滩坝砂、深层稠油等4个百万吨产能建设是油田瞄准规模建产,持续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全力扩大新区效益建产规模是具体体现。

  为了快速效益建产,勘探、开发系统从研究之时便将手牵到了一起,资源向产能转化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罗176区块将部署的勘探评价井转为开发滚动探井,今年将实现500万吨规模储量升级,建成产能6.8万吨;

  为了提速,油田分公司与工程公司的手牵在了一起,“甲乙方命运共同体”的源头优化推动钻井速度一降再降,曲堤油田曲9-斜314井,井深1300米,从搬迁到完井用时4天,超出油田平均水平近一周;

  为了效益,采油厂、油公司、研究院的手牵在了一起,未动用储量开始有效动用,牛25区块三口井日产油66.7吨,是常规压裂的3.2倍;

  为了利益最大化,油公司与专业化单位的手牵在了一起,成本一降再降,油田注汽量减少58万吨,稠油油气比却提高到0.87,减少操作成本支出1.7亿元,降低稠油桶油操作成本2.2美元/桶……

  科研人员打破思想壁垒,破除勘探开发各管一摊的传统观念,树立一体化新思维,实现勘探开发一盘棋;科研部门打破管理壁垒,破除人员流动障碍,创立协同攻关新模式,实现资源统筹最优化;开发单位打破利益固化壁垒,破除地盘利益分割,建立成果共享新格局,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

  “单打独斗形成不了创新的最佳效果,也达不到最优化的结果。”孔凡群指出,“十四五”期间产能建设增加到150万吨以上,项目平衡油价控制在40美元/桶以下,必须推进深度合作、广泛合作、多方位合作,用创新合作的理念推动实践。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油田继续完善高效产能建设管理体系,强化勘探开发一体化运行机制,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化机制;完善老油田油藏经营管理体系,开发单位、研究院和专业化单位全方位合作开发机制;完善开发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企业等跨专业、跨领域深度融合,联合攻关革命性接替技术。

  如果找到的储量都能开发,就能给勘探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推动勘探解放思想、发现更多储量;如果开发的储量都能经营好,就能无限创造价值、促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担当的落点,也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是为国分忧、保障能源安全的生动诠释。


信息来源: 
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