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周期压减1天——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提速提效纪实

  截至七月份,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共施工作业井7343口,平均单井周期7.2 天,同比去年8.25天压减1天。

  在人员同比减少240人、疫情影响710口工作量的情况下,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了“单井周期压减1天,生产经营稳中有增”的目标,其背后的原因是该中心始终秉持“一切误工皆可控”的工作理念,内抓管理,外控协调,将效率提得更快、效益算得更细。

  创新机制抓优化

  2019年,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累计施工周期251万小时,正常作业时间为203万小时,非作业时间48万小时,占比近20%,存在很大挖潜空间。

  “中心每天正常运转着300多台作业动力,如果单台动力每月压减占井1天,那么一年就缩短占井周期3600多天!”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井下作业工程首席专家杜汉松算了一笔账,“消减误工是创效的最大潜力点。”

  目标就是方向。针对疫情防控和低油价带来的部分属地作业工作量不平衡、不饱和等实际情况,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瞄准“单井周期压减1天”这一攻坚目标,创新建立了穿插动力运行、区域资源共享激励、内部模拟市场、与开发单位协同会商等提速提效六项工作机制,推动协同联动、提速提效。

  桩西作业区作业项目部与采油班站实现“一对一”协同联动,上半年作业施工同比减少等停时间265小时,措施增加交井43口。“下一步,我们将发挥项目部一体化优势,加大外联内控力度,做到产量、效益双增。”桩西作业区经理苏志凯对持续攻坚创效充满信心。

  强化衔接提效率

  作为连续生产保障单位,无论维护、新投还是措施井作业,工序一旦确定下来,关键是如何提高加速度。这个中心开展作业全流程节点写实与价值分析,确定作业设计、搬迁、准备、验收、施工以及完工等各节点标准作业流程及施工周期,实行分类分因素误工管控,推行人机分离、模块化搬迁、特种车辆驻井等十项提速措施,在工序流程中抠时间、提效率。

  滨南作业区探索作业搬家新模式,抽调特车项目部、作业准备项目部等单位20余人成立搬迁组,承担吊装施工、井架立放、现场标准化等施工任务,实现轻量化施工、专业化搬迁。在由s16x332井搬家到s10-3-29井过程中,搬迁组提前做好“打包”准备,装卸时间由3小时压减至2小时,提高了作业时效。

  东辛作业区每天运行近50台动力,70%的作业井地处城区内部,一直受午停、夜停、限行的制约,每天误工时间约有12.5小时。他们推行“长白班、短夜班”倒班模式和应用网电修井机、胶皮油管枕头、隔音板等降噪措施,大小修搬迁与开工准备时间分别压减1天、0.5天。针对车辆限行问题,将特种车辆停放在作业现场或边远前线驻地,进一步提高车辆出勤率、正点率,车辆误工同比降低13%。

  协同发力共创效

  作业施工不仅依托甲方开发单位,还要有配合单位的助力,内外协同发力消减误工时间,最终实现共赢。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通过线上“油田作业市场管理平台”和“作业+采油”一体化运行,线下“一对一”提速提效协调运行,项目部与对应的管理区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分层级与采油管理区开展沟通交流、对接协调,着力化解方案设计、审批流转变更、甲供材料供应等运行梗阻。一至七月份甲方配合误工22.60万小时,同比减少11.85%。

  截至7月底,在10家采油厂累计发布的作业工作量中,中心占比达到68%,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在加强甲乙方沟通协调的同时,中心探索实施作业区和属地开发单位“提速增效双向考核”办法,对“谁造成损失谁承担责任”进行双向付费考核,就像甲乙双方分别握着一个计时器,随时监控作业进度,激发提速提效主动性。

  七月份,东辛作业区提前8小时完成营11斜170井施工任务,单井每天增油50吨,采油厂奖励作业区5000元劳务收入。


信息来源: 
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