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口厂如何摘掉68口井“长停”标签

  通过采取深抽措施,渤深6-7井在停井6年后于近日再次复活,日产油从停井前的0.5吨上升至目前的4.9吨。与渤深6-7井一样,年初以来,河口采油厂先后有68口油井摘掉“长停”标签恢复正常生产,日增油140多吨。

  恢复长停井是做稳存量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年初以来,河口厂树立全要素价值创造理念,聚焦释放油气资源和固定资产资源价值创造力,从价值再认识、办法再创新、效益再提升入手,激活长停井增油创效潜力。

  关停 不等于放弃

  长停井,顾名思义,一般指停止生产较长时间的油水井。

  在河口厂,长停油水井停产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高含水,有的低产低液,有的油稠。但不管是什么具体原因导致的停产,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过不了效益关。

  没有效益,关停当属情理之中。但是,关停不等于放弃,关停也并不等于没有价值。从油藏方面考虑,一口油水井,就是井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能控制储量,或能为油藏注水补充能量,都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所以说,看似只关停了一口井,实则会造成注采井网不完善,或引起平面和层间矛盾等,影响整个油藏的效益开发。比如渤南五区义77-20井组,对应5口油井,对应水井义77-20因注不进而停注,导致3口油井因能量不足低产低液停产,油井日产油也随之降低5吨。

  从经营角度考量,一口油水井从地面井口、流程设备,到地下的管柱等,其固定投入动辄过百万。停井后,每天都有折旧折耗,固定资产资源做的是无用功,没有价值创造力可言。

  也就是说,停下一口井,就是关上了一扇创效之门;扶起一口井,相当于激活了一个创效之源。总之,长停井的价值,值得挖潜。

  一井一策 一病一治

  针对高含水低产低效问题,在深入剩余油分析基础上,实施补孔措施后,渤南罗35-侧斜6井的问题迎刃而解,复产后日产油8.5吨。

  同样是长停井,埕913-斜62井能够恢复生产,日产油6.3吨,主要得益于实施氮气增能工艺措施,解决地层能量不足问题。

  在技术人员看来,扶长停井,就像是治病救人,把准脉搏、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一直以来,对待扶长停井,河口厂倡导“一井一策、一病一治”,结合油藏、油水井特点,实施差异化扶停,保证长停井扶得起、扶得好。

  据技术人员介绍,区分不同油藏类型,针对低渗透区块的长停油井,一般采取增能、深抽、补孔换层等手段,主要解决注不进、注不够及地层能量不足等问题。针对中高渗和稠油区块的长停油井,则以堵水、降黏、检泵维护为主要策略,让原油能够高效流入井筒,采出地面。年初以来,主要实施深抽扶停24口、补孔扶停15口、检泵扶停10口、增能扶停2口。

  从水井做文章,恢复长停油井,是差异化扶井的生动体现。按照油水联合思路,河口厂摸清所有长停水井情况,为扶停打下基础。针对油井义77-8-10地层能量不足问题,在充分认识该井增油创效潜力后,技术人员从水井入手,在其井组转注1口、恢复注水井1口,地层能量得到补充,目前该井日产油4.3吨,成为高效油井。

  不仅如此,针对难度大的油水井,河口厂与油田专业化队伍开展合作扶停工作,年初以来已成功合作6口,日增油7.5吨。

  扶长停井 获油效益

  “恢复动用储量423万吨、水驱储量186万吨,已累计增油1.3万吨。”年初以来,河口厂恢复的所有长停井,口口都有效益。

  扶长停井的目的是为获得油效益。按照“油藏有潜力、井网更完善、工艺可实施、地面有保障、投入有效益”的原则,河口厂建立长停井动态跟踪台账,从井网完善、层间挖潜、注采流线调整、工艺创新等多方分析论证,以恢复储量动用、提高SEC储量为目的,制定“一井一策”扶停措施,让今天的投资变成明天的效益。

  以效益为导向,扶长停井已经不是一味地压低成本,而是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性价比的科学实践,以捞取更多效益油。对于每一口井,河口厂都会从效益角度,计算投入产出比,优选最佳效益复产方案。因为地层能量不足问题,油井大35-9-斜51已经停产14个月。在充分论证增油增效潜力后,低投入的深抽措施和高投入的二氧化碳降黏增能措施进入可选范围。对此,技术人员用效益说话,选择实施了投入产出比更高的二氧化碳降黏措施,虽然成本高了17万元,但实施后效益却增加了6.5万元。

  唯效益不唯成本,并不代表不计成本。在每个工艺环节都精打细算控成本,是提高长停井增油效益的关键。在恢复长停井义2-9-16井时,技术人员从油层历史生产数据、油水井对应情况和供液能力等入手,对工艺方案进行全过程优化,采用常规深抽工艺,用悬挂泵配套气锚,将泵挂深度优化到2200米,在保证油井效益的基础上,省下成本投入4.3万元。


信息来源: 
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