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推广油水井预警模型

  6月底,现河采油厂现河庄陈官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一条预警信息引起值班人员注意:河68注采站河100-X22井可能出现油井结蜡情况。由于及时提醒,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为生产又一次避免了因结蜡造成的躺井。

  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高效的解决隐患,离不开油田正在推广使用的油水井预警模型。

  油田生产信息化建设之初,主要侧重于采集生产数据和现场监控。“实时采集的油水井生产数据,如果只是用来监控报警,将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油田信息工程高级专家段鸿杰说。

  如何把大数据真正运用到生产,发挥出连续追踪、趋势预警作用,解决传统模式下难以实现的预警式管理问题?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油田于2016年起,随着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广,同步开展了大数据应用的研究与探索。

  在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围绕油水井、地面设备、地面管网以及井组油藏动态等不同方面,锁定原油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把海量的、多维的数据进行关联、整合,通过连续变化的趋势捕捉规律,再把这些规律变成预警条件设置到系统中,将专家知识、技术方法沉淀为不同的预警模型。

  预警模型就是利用大数据预警计算引擎,对油水井、站库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便于问题隐患提早发现、问题故障提前预防,确保高生产效率和高运行质量。

  在开发大数据的同时,油田也给各单位搭建了人机交互的模型创建平台,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基层单位创建 适合自身实际的预警模型应用到生产中。

  现河采油厂属于较早使用大数据预警模型的油田单位之一,多年来现河庄陈官采油管理区先后创建21项预警模型,涵盖机采井、电泵井、注水井、自动化仪表等方面常见的故障类型。

  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给这个管理区带来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减少故障延长设备寿命、提高油井生产时率、降低维修成本。今年前六个月躺井率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维护作业井次从69口下降至60口,维护作业成本和单井维护作业成本都大幅下降。同样因为油井预警模型而受益的,还有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六月份检泵周期同比延长69天,躺井率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为了让大数据应用到更多现场,油田通过竞赛沉淀筛选出具有普遍性的模型,再集各家所长固化成水平更高、技术更加成熟的预警模型。今年5月底,油田首批发布了3项油井预警模型,为解决抽油杆疲劳断裂、井筒结蜡以及地面管线泄漏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了智能“医生”。

  据了解,今年油田还将陆续发布其他成熟模型,推广到更多的生产现场使用,让大数据真正成为支撑油田高效生产的技术保障。


信息来源: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