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能源流 打造价值流——电力分公司向油电一体合作共赢聚焦发力

  电力分公司加快推进单井电力计量,全面加强油井线路损耗管理,全力推动电力保障升级。通过线损移交及规范治理,2020年1至5月,油田分公司用电量同比下降1.18亿千瓦时。

  电力分公司经理刘玉林表示:“降低开发单位用电成本,是落实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积极行动,也是服务油田效益开发的电力贡献和政治担当”。

  从大秤到小秤

  让每一度电来去有踪

  “以前我们售电就像是大秤论筐卖,在变电站出口设计量点,然后按照整条线路的用电量收电费。现在则像小秤按个卖,必须精确算出线路上每口油井和每个转供户的用电量。”电力分公司胜东供电管理区输配电技术主任师马云龙这样比方。

  但是,要实现电力单井计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变电站出口和油井井口之间,8000余公里油井线路纵横交错,形成了遍布油区的巨大配电网络。

  10千伏新村东线是原东辛采油厂的配网线路,这条长13.84公里的线路,在为55口油井供电的同时,还为沿线的12个转供户供电。为了摸清这一条线路的用电情况,他们逐一摸排整条线路的变压器容量、套扣关系等信息,重新梳理了拓扑关系,并对16项问题进行了逐一整改。

  在整个油田电网,为了做实单井电力计量,在生产运行管理中心的统一组织下,电力分公司和开发单位合作,重新梳理建立配电线路拓扑、检查计量点……一张涵盖全部油井电力线路,包含2.3万个用电节点的计量监测网络初步成形。

  通过计量检测网络,可以实现电力数据的全局共享,使能源流、业务流、价值流三流合一成为可能。

  从出口到井口

  全线封堵用电漏损点

  实施单井电力计量,从变电站出口到油井井口,计量位置下移后,电力分公司管理的计量点从547个猛增长2.3万个。

  “计量点增加了40倍。”电力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电力客户服务中心主任秦子明告诉记者,由于各开发单位读取远程数据的系统不一样、计量点的运行环境和状况不一样,要保证数据准确,就得在原来定期监察的基础上,再加大现场核对的频次。同时结算位置的下移,则使本来由开发单位承担的油井线路传输损耗转由电力分公司承担,原本的收益变成了成本。一正一反之间,给电力分公司保效创效带来了严峻挑战。

  难点就是突破点,痛点就是发力点。油井线路网损大,电力分公司实行了“降损价值考核”,以配电网9%线路损耗为基准值,将降低损耗的价值量认可为创效收入。

  部分电力设施和用能设备能效等级低,他们配合采油厂更换了高耗能变压器,更新设备481项,对17条线路试点实施了无功补偿改造。经过综合治理和精准查漏补缺,油井配电网整体线损大幅下降至油田考核指标以内。

  从低压到高压

  全面提升为油服务能力

  电力分公司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攻坚高耗能采油区域降本增效,切实当好开发单位“电参谋”。

  “谷时用电比峰时用电一度便宜0.55元,比平时用电便宜0.45元;如果采用双变压器模式,开钻时用大变压器,平时用小变压器,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容量费。”5月14日,针对网电钻机推广过程中开发单位的节电需求,孤岛供电管理区为井队出谋划策,并提出多项节电方案。

  电力分公司按照“两个服务”理念,着手组织各供电管理区对所有计量点数据进行诊断剖析,从设备能耗、供电半径、生产特点等方面细致评估。按照“一区域一管理”模式,将原有的29个基层单位整合为14个供电管理区,每个采油管理区由唯一的供电管理区服务。他们还充分释放高低压一体化专业优势,围绕高效勘探开发,全力降低线路故障率、提高油井时率,全力打造油电一体合作共赢新模式。

  “油井在哪,电力资源就要配套投向哪,用电优化措施就要跟进到哪。”电力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洪伟说,“把公司发展融入油田发展大局,将专业优势体现在服务油气生产上,围绕甲方需求优化存量,以优质服务做大增量,不断提升保障支撑主业和经营创效能力。”


信息来源: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