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新领域 解锁新技能

  毕业8年后,油藏动态监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旭东带着3名技术骨干再次踏上了“求学路”。

  求学源于甲方的一项新要求。3月初,现河采油厂提出对草13和王152两个油藏开发区块进行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工作要求,且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

  区块的建模与数模是采油厂地质所地质技术人员的专长,对于监测中心来说则属于技术“空白区”。一个月的时间对地质专业人员来说尚能完成任务,但对于监测中心的新手来说则是巨大的挑战。

  “没有选择,想提升胜利监测品牌的技术‘含金量’,创造更大价值,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找到突破口。”油藏动态监测中心副经理李荣强明白,想从只负责监测资料录取的“施工队”变为监测方案应用分析的“参谋部”,从油井动态分析的“眼睛”变为油藏开发决策的“大脑”,这是油藏动态监测中心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这一步迈出去,不仅填补油藏动态监测中心在地质分析技术上的空白,打造新的技术序列,更为了下一步实现动态监测技术与油藏模拟技术的有效结合,为油藏分析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发方案调整、堵水调剖工程配套等方面做出更精确的技术指导,经济效益上也比单独做动态监测创造翻倍的价值。

  这块“硬骨头”谁来啃?技术研究中心主动请缨,成立建模技术攻关小组。

  建模用到的petrel软件与数模用到的eclipse软件均为纯英文版。小组成员经过多方学习,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两个软件从入门到熟练操作与应用。在地质建模过程中,为满足采油厂对地质模型构造的要求,攻关小组先后三次前往现河厂地质所与区块负责人对接,查找资料,并多次请教相关专家、专业老师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

  3月28日,技术小组将第一版结果交到了现河采油厂手里,根据采油厂提出的修改意见,5月初完成了最终版本。

  “整个工作的速度和质量都出乎我们的意料。”现河采油厂首席专家张戈对草13区块的建模和数模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以后会持续合作,掌握建模数模技术会为动态监测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工作完成后,再回首过去的这两个月,攻关小组的刘安琪笑着说出那些无数次崩溃的时刻。“光建模方案就修改了44次,熬夜加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虽然开始很难,但是最后得到甲方夸赞的时候,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解锁了一项新技能。”

  草13和王152区块任务顺利完成后,现河采油厂马上将河74和河148两个新区块的数模任务交给了油藏动态监测中心。

  而这,对于油藏动态监测中心来说只是个开始。5月27日,该中心与勘探开发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做好科研、生产组织衔接,拓展动态监测项目范围,为勘探开发增添新技术。

  李荣强心里有一张清晰的规划图:“油田开发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要补充完善什么技术,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与甲方单位紧密结合,发展配套的动态监测技术,帮助甲方实现精细油藏管理提升。”


信息来源: 
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