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力资源经营出更大价值——海洋钻井公司推进人力资源价值增值纪实

  

  一线员工平均年龄41岁,全员平均年龄更高达47岁,加之改革骤然增加235人待安置。

  结构性矛盾、冗员基数大,如何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推进人力资源价值增值不但是对海洋钻井公司一班人的重大考验,更事关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开渠放水,变“包袱”为财富

  年初,海洋钻井公司服务保障中心遇到难题:407人、60%以上女工、平均年龄44岁,其中,305人需要重新进行安置……

  而现在,亮闪闪的“人力资源价值增值优胜单位”奖杯在公司服务保障中心主任李卫东办公室格外显眼。

  先易后难、先开渠后放水。他们引导专业技能相对好,年龄合适的员工走向了外委转自营项目部和一线平台等岗位。暂时未得到安置的员工中,技能单一的女工多,且年龄偏大,怎么办?

  劳务输出?项目从哪里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一道道篱笆拦在服务保障中心班子成员面前。

  海洋钻井公司党委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人力资源部门密集性地出台劳务输出、后勤转一线、稀缺岗位人员激励办法;服务保障中心领导班子同每名员工一对一地交流谈心,讲清形势和激励政策。

  随后,效果开始显现。公司承揽测井护卫项目,需要该中心选派34人。公开报名中,服务保障中心报名人员超出一半还多。

  “公司的激励机制非常及时到位,第一个月动起来的员工,第二个月紧接着拿到了绩效奖励。”李卫东笑着说,这让吃到“蛋糕”的人有了底气,不少员工找到他表示,下一个项目第一个报名。

  人才资源是宝贵“财富”。瞄准问题,对症下药,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像服务保障中心一样,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都在积极努力将人力资源经营出最大价值。

  目前,海洋钻井公司共承揽项目17个,累计输出人员183人,外委转自营107人。

  瞄准高端,创造更大价值

  5月2日,在甲方验收会上,海洋钻井公司承揽的钻井平台勘验评估服务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以专业优质的服务赢得甲方称赞。

  这是公司2020年承揽的第四个高端项目。在目前低油价下,对于海洋钻井公司来说,太多低端项目承揽,已无法实现盈利。为此,他们加大高端市场的拓展,更高质量更有价值地“走出去”。

  公司有选择性地摒弃低价项目,瞄准技术需求高,综合能力要求高的高端项目,提高人力资源价值增值的“含金量”。

  他们主动对接市场需求、突出海洋特色,拓展人力资源增值空间。该公司未雨绸缪,储备的近30名平台监造管理和地质监督人员,今年全部闯到了外部市场高端项目中。综合录井部积极主动开拓上海海洋石油市场,拿下了100多万元的录井服务合同。

  “从低端走向高端,必须要有人才储备。” 海洋钻井公司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科科长任雅斐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公司确立了专业带头人、技术骨干、业务新秀等三个层次人才发展计划,对选拔出的业务新秀,压担子、定目标,缩短成才周期。

  目前钻井平台勘验评估、海洋测绘、海洋地质、录井服务等项目陆续启动,公司钻井、机械、地质、电气等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已有33人奔赴大连、舟山等地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人均年创效20万元。

  重返一线,被动变主动

  今年,让任雅斐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各平台经理不再催着她要钻工了。年初以来,公司加大对返岗一线员工奖励力度,拉大岗位收入差距。在形势任务宣讲以及考核指挥棒引领下,已有11名后勤岗位员工以及15名不在岗人员主动报名重返一线岗位。

  “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每个月不仅增加了不少收入,更增加了被需要的充实感。”主动从文化站报名一线钻工岗位的王勇,感触颇深,“来到公司最需要的岗位上,感觉是自身价值的提升,很踏实。”

  海洋钻井公司在用经济杠杆撬动人力资源优化的同时,还打出了激励的组合拳。该公司成立项目运行组,梳理了生活服务、治安保卫、平台监造咨询、地质录井等近10个专业优化方案,在每季度的七比七促“争杯扛旗夺星”活动中,专门设立了“市场优化增值杯”奖励人力资源优化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诸如外部生活项目部固井中心食堂炊事班,这样原本不起眼的后勤班组,也以敬业优质的服务,登上了领奖台。“让每名员工实现价值增值,公司也会更好,这是双赢的事。”任雅斐说。

  

信息来源: 
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