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平均单段压裂费下降近15%

  围绕压裂效率提升20%、产能提升10%的控制指标,4月中旬,油田采取集中办公方式,对准备压裂的48口井进行优化,设计压裂产能由5.3吨提高到6.9吨,提高30.1%,设计压裂效率大幅提高,平均单段压裂费用由90.3万元降到76.8万元,降幅14.9%。

  采油工程是产能开发的“临门一脚”。工程技术管理中心钻完井室高级主管刘江涛直言,针对油田剩余未动的低渗油藏开采的成本高、效益差等问题,通过优化压裂技术,增加泄油体积、提高缝控储量,最大幅度的提高单井产能和采收率,实现效益开发。

  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启动后,油田制定压裂提产提效设计优化指导意见,根据专家组建议及现场施工反馈情况,统一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优化“七项举措”,一体化工序衔接“四个不能等”指导意见,指导2020年储层改造工作。

  5月12日,牛25斜74、斜75、斜76井同井台三口油井,三毫米油嘴放喷,标产66.7吨/天。“效果出乎意料”,在东胜公司工艺所油改室责任师康寿兴看来,得益于压裂理念“少液多砂”向“多液增能”的转变,围绕少井高产、提高缝控储量的地质需求,技术人员不断打磨升级压裂技术,实现单井产量不断提升。

  4月8日,牛25斜76井最先施工,采用“前置CO2增能+缝网压裂”技术。该井施工过程中,根据油压的变化从地面触摸到断层,实现了和油藏对话,及时调整泵注程序,将“预备队”投入“战斗”,达到了施工方案动态调整。

  在接下来的两口井,采油与地质进行动态融合,对施工井层系与断层的距离进行精细刻画,指导压裂方案调整,设计进一步优化升级,效益进一步测算,投资进一步追加,极尽动用了断层周边的剩余储量。

  “效益实现即时测算,投资即时追加,物料即时到位。”康寿兴介绍,以往,同井台的压裂施工方案往往同时设计,流程固化;如今,根据前期施工情况,及时调整压裂施工设计,往往施工前一天还在打磨优化,实现了一体化运行。

  只有提高单井产能,效益才能评过去。刘江涛介绍,油田采用“系统节点”式组织管理模式,梳理流水线作业措施的各个环节,根据施工过程的不断认识,多部门协调运作,实现设计及时优化、施工无缝衔接、效益不断提高、管理灵活多变。

信息来源: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