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数据可追溯 每份报告亮承诺

  

  具备8大类、238个项目、2632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和2大类、11个项目的校准能力,技术检测中心的检测检验校准范围几乎涵盖了油田所有重要生产设施、自产产品以及重要物资。技术检测中心检验结果也成为油田对各单位进行季度质量考核的重要标准。

  技术检测中心立足“科研单位+专业队伍+监督中心”三重定位,持续加强质量工作,通过严格履行质量监督检验职能,把好油田在用物资、自产产品、回注水水质质量关口,实现了油气开发、主要专业化单位及油田重点物资质量监管全覆盖,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可追溯,每一份报告亮出承诺。

  质量管理体系“横到边、纵到底”

  去年,技术检测中心参加国家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23次,与国家级实验室的数据比对,结果满意率100%。这是技术检测中心验证能力的有力说明,而保障这项能力的是横到边、纵到底的质量管理体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开展检测校准工作的纲领,解决该干什么、如何来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中心质量安全总监马猛介绍。

  自2002年首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该文件经历了5次换版,通过了实验室国家认可和资质认定评审,获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技术检测中心已经从中心和基层站所两个层面,全面搭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关联的“金字塔”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工作全面受控。

  围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该中心每年都会参照实验室国家认可和资质认定评审的方式,组织集中内审、站所间互审、管理评审等活动,形成“发现问题-纠正措施-整改落实-跟踪验证”的管理闭环。

  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该中心配套出台《质量风险管控责任考核细则》,对检测工作的全流程和影响工作质量的各节点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建立分级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质量过程管理考核力度。

  闭环管控确保报告品质

  技术检测中心每年出具各类检测检验报告2.5万余份,一个细小环节疏忽,都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失误和损失。“依靠国家和省部级32项资质,出具公正数据和精品报告就是我们支撑保障油田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价值体现。”技术检测中心副经理王强说。

  数据和报告对于技术检测中心而言,就是产品。“我们通过加标回收、留样复测、空白试验、标物测试、盲样分析等措施加强对数据准确度的监控,保证检测过程的质量要求。”中心生产运行科科长韩卓介绍。

  在报告审核方面,他们施行现场校核、技术审核、签批审核的三级审核制度,报告差错率纳入职工绩效考核,有效促进了检测报告质量提高。

  最大程度上杜绝人为干预也是该中心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一环。除了对检测检验技术人员常态化开展职业操守教育以外,他们还采取了盲检制,检验员拿到手里的样品只知道样品名称和标准,其他所有信息都是不清楚的。

  为保证取样的代表性,这个中心采取不定时抽检、抽检分离、密码编样、盲样检测、关键信息屏蔽等一系列措施,并对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分析测试等环节采取视频监控,对所有关于记录的更改实现全程留痕,确保检验过程和结果可控。

  针对招投标、监督检验、易派客供应商检验评价和回注水水质考核检验等四类重点业务进行全过程监控,并对取样全过程进行记录。

  他们还开展贯穿全年的“四不两直”专项质量核查,组织检测报告全流程梳理自查,探索建立“外部专业监督+内部专家监督+中心管理监督+基层日常监督”的“四位一体”监督模式。

  同时,对主要检测业务过程的质量风险进行梳理、评价,分级、分类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绷紧一根向问题叫板的弦。

  技术提升推动质量进步

  随着远程腐蚀智能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和含聚水细菌控制技术的研究攻关,油田在用站库回注水平均腐蚀速率实现了在线实时监测,平均腐蚀速率稳定控制在0.076毫米/年以内,缓蚀剂、杀菌剂的检测评价周期由7天缩短至4小时以内。

  这些科研成果都来自中心油田化学检验技术专家周海刚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攻关,是提升质量工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几年前,面对油田原油化学剂中有机氯检测方法缺失的难题,周海刚和他的团队对上百种油田常用化学剂进行了系统筛查、研究和分析,最终摸索找到了适用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不但形成了局级标准和中石化标准,而且已经成为行业统一标准,这让他们在国内油田行业有机氯检测领域内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技术检测中心油田采出水评价与治理重点实验室依托中石化油田企业采油助剂和机电产品检验中心冠名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中石化上游企业陶粒实验室比对,参与钻井助剂的实验室比对活动,引进配备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热分析仪等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分析仪器,为当好油田油藏经营管理的专业技术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来源: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