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硫船燃”国际市场标注“胜利”

  4月22日,首批装有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的罐车缓缓驶出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开往中石化燃料油公司龙口出口监管仓库,这标志着石化总厂生产的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正式走向国际航运市场。

  就像是在市场的风浪中布网,如今,到了初尝收获的时候。

  一个电话带来机遇

  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出厂这天,很多员工都站在厂区,望着车队,默默远眺。就在几个月前,他们还未曾想过,自己将以“书写者”的身份载入这个重要日子。

  2019年11月的一天,石化总厂接到了中石化股份公司炼油事业部技术处的电话,询问能不能生产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

  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下称“低硫船燃”),顾名思义,重在“低硫”。为减少船舶燃油排放对海洋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国际海事组织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强制推行船舶燃油含硫小于0.5%的“限硫令”。同时,自2020年2月1日起,国家对国际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为13%。

  对于能不能搭上这趟效益班车,石化总厂规划计划科科长潘新华感到“心里没底”。国内“低硫船燃”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一种是低硫减渣直接生产,一种是通过加氢脱硫进行生产。前者需要找到适合的低含硫原油,后者需要具备高硫原油加氢脱硫装置。当时,石化总厂两方面条件都不具备,以平时炼制的原油进行反复试验,并不成功。

  对石化总厂而言,最经济快速的办法就是找到含硫量低于0.4%的低硫原油。

  “海洋区块0.28%,孤东区块0.3%!”当两份原油含硫数据摆在眼前时,潘新华难掩激动,“在胜利油区,低硫原油是稀缺资源,家门口就有符合生产的最好资源,这样‘地利’优势是可遇不可求的!”

  一张寻找低硫原油资源的网收起,一张优化调配运输的网同时撒开。

  由于海洋采油厂和孤东采油厂没有原油装车设施,油田紧急部署调整原油供油流程,在永安输油站突击建设汽车装车台,相当于在油田输油干线上加装水龙头,将低硫原油与其他原油混合之前拉运出来。

  3月12日下午,第一批装载低硫原油的罐车抵达石化总厂,试生产工作箭在弦上。

  由吃细粮变吃粗粮

  试生产的三天,油田应急消防人员和车辆在石化总厂驻扎了三天。“有了低硫原油,油品生产问题不大,唯独担心安全问题。”潘新华说。不同于以往炼制的混合原油,这批低硫原油酸值高,逼近设备设防值。

  石化总厂生产管理中心副主任赵士昌则更担心原油组分的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低硫船燃”的炼制工艺并不复杂,难点在于,减压渣油同时要作为后续生产的二次加工原料,原料数量、组分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汽柴油等成品油产量和质量,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

  “对设备来说,就像一个人原本是天天吃‘白面馍’,现在忽然换成了‘玉米饼’,消化系统得有适应过程,我们毫无经验可循。” 赵士昌说。

  3月30日上午,石化总厂主要生产职能部室人员按照分工,在常减压车间DCS操作室紧盯“低硫船燃”试生产现场的各个节点。

  9时30分,“切换原料”的命令从对讲机传来,油流顺着管线开启了变身之旅。

  常减压车间副主任李云时刻观察电脱盐罐电流和操作参数变化情况。“油品密度变化能通过电流反映出来,我们通过电流判断油流走到哪个位置了。”对讲机中随时传来油流走向汇报,生产现场“人随油走”。

  五个小时后,经常减压装置产出的减压渣油硫含量从1.3%降至0.3%。这意味着“油头”已经走完常减压装置流程,作为调和“低硫船燃”主要物料的减压渣油顺利产出!

  首次出口的骄傲

  3月31日清晨,下了夜班的冯玉杰在班车上睡着了。事实上,由于长年倒班,冯玉杰的睡眠并不好。

  “一直在调看生产曲线,调整参数,手就没离开过鼠标,手指头都麻了。”冯玉杰说。操作室的DCS监控系统上,常减压车间95个控制仪表,近300个参数显示点不停跳动。

  就是这个夜班,主操冯玉杰发现“常减压一线侧线”柴油产出量由原来的每小时十七八吨降低到每小时六七吨,化验结果显示产出的柴油凝点偏轻,属于不合格产品。他及时降低侧线抽出温度,调配两条侧线产品分布比例,确保质量合格。

  “‘低硫船燃’要平稳产出,其他产品也要保证不受影响,做到效益最大,成本最低。”冯玉杰说。作为上班26年的老师傅,冯玉杰不知应对过多少次生产波动,有他“坐镇”,李云放心不少。

  “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试生产培训了。” 李云介绍。为了充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厂里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尤其是让老班长、老师傅们相互交流经验。“我们车间先后拿出了四套试生产方案。不同情况下的调节预案多达上百条。”

  4月5日,石化总厂实验室进行“低硫船燃”调和实验。4月8日,调和后的“低硫船燃”送上海化验合格。

  4月23日,“胜利油田首次产出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即将进入国际航运市场”的新闻登上新华网等各大网站和报纸,冯玉杰的朋友圈被刷了屏。“上班26年,经我手产出的油出口了!”冯玉杰有说不出的激动。

  潘新华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通过试生产对设备腐蚀程度的监控,原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酸’。”他笑着说。

  对石化总厂而言,“低硫船燃”带来的不仅是效益。“是全面推动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促进,是优化调整炼油产品结构、开展绿色企业提升行动的具体落实。” 在第一批“低硫船燃”出厂仪式上,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牛栓文说。

  4月27日,第二批低硫原油运抵石化总厂。这一次,石化总厂的生产者们将积累更多的数据和经验,内心少了些忐忑不安,多了些未来可期。

信息来源: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