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油田2340万吨效益稳产

  束青林

  “打造百年胜利”,油田开发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油田战略部署,立足长远抓当前,强化目标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主攻方向,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先进性,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突出示范引领,攻克“卡脖子”技术,全力打好开发三大战役,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持续增强油气主业发展牵引力。

  突出价值引领,打赢高效建产进攻战。有效的增量投入是增加SEC经济可采储量、摊薄存量开发成本的关键。围绕做大做优产能规模,坚持“资源为王”“所有资源都能找到”“所有资源都能动用”的理念,大力推行以未动用储量运营权流转、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行为核心的产能建设新模式,加大开放合作和技术创新,瞄准东部未动用储量、海上埕岛东、西部准中深层、东营凹陷页岩油等潜在产能阵地,配套集成地质工程工艺一体化“甜点”描述,改变单体降低工程成本,改变传统开发模式,钻井力争一个井眼、一只钻头、一根螺杆、一趟钻,工艺完井零污染驱替泄,地面做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作业、机械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加强对标管理,一体优化降本增效。创新发展海上“1+N”工厂化组合建产,攻关突破致密油、页岩油等有效开发技术,千方百计实现未动用储量油价50美元/桶、税后内部收益率大于8%,“三年动用三亿吨,建产三百万吨”。2020年安排新建(增)产能167万吨,同比增加12万吨(其中新区建产115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十四五”保持年均新建(增)产能165万吨。

  突出提质增效,打赢稳产基础保卫战。老区存量是油田产量效益的主体。要以经济可采储量稳增长为核心,持续抓对标,深化老油田基础理论、开发方式优化论证、潜力认识补齐采收率短板,持续抓异常,加强精准油藏描述落实可动用物质基础,抓实高效注采完善固底板,抓实低速低效单元、停产停注井治理等专项治理补短板,抓实精益注水,深度遏制无效注入层带循环,抓实热效管理,油汽比稳定0.5以上,抓实注剂质量管理,化学驱吨聚增油保持20吨以上,千方百计推进提质增效再升级。油田层面发挥“引领统筹、指导服务、监督监控”作用,坚持产量最优化、技术系列化、管理规范化、运行有序化,完善老油田油藏经营管理体系,搭建油藏经营技术支撑平台和对标追标平台,推进分级责任落实及考核评价。2020年新增SEC经济可采储量3100万吨、储量替代率135%,稀油自然递减控制在9.8%,确保油田盈亏平衡点降至50美元/桶;“十四五”期间通过转方式结构调整,开发指标持续向好,年均新增SEC经济可采储量3800万吨、储量替代率165%以上。

  突出创新驱动,打赢科技创新攻坚战。技术创新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矛盾抓创新,充分发挥开发项目组技术引领作用,推进开发技术梯次攻关。持续拓展化学驱技术应用,推广非均相驱,加快海上二元驱、普通稠油化学驱、中低渗油藏化学驱攻关和应用,2020年化学驱年增油100万吨,推进化学驱从陆上向海上、稀油向稠油、高渗向中低渗的拓展,推广应用10亿吨储量,培育化学驱年增油增长百万吨工程 ,“十四五”年均新投储量5000万吨,阶段末年增油达到200万吨。持续推进气驱规模,结合油藏条件、低渗未动用储量有效开发技术攻关和CO2气源落实情况,分层次推进,规模化推广,2020年强化先导试验及CO2示范区等10个新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培育低渗年产量增长百万吨工程。持续攻关稠油转换开发方式,推广热化学驱,配套完善稠油降粘复合驱及微生物采油、攻关火烧驱油、SAGD等稠油开发技术,年均覆盖地质储量2500万吨,提升低效热力高含水稠油、低效水驱稠油开发效果,确保稠油效益产量硬稳定。已动用低渗、稠油等油藏,采收率低于15%的储量近10亿吨,突出创新驱动,采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10年相当于每年增产100万吨,有效弥补老油田产量递减。

  “打造百年胜利”具备厚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油田产量1987年到1995年保持3000万吨以上9年,1996年到2015年稳产2700万吨以上20年,目前2340万吨长时期效益稳产我们应该坚定信心。

  (胜利油田油藏工程首席专家兼油气开发管理中心主任)


信息来源: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