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打通释放油流的“高速公路网”

  罗斜363井作为今年油气勘探管理中心在罗家地区沙四上层系部署的第一口探井,目前日产油稳定在17吨左右,已连续生产一个月。

  “接连部署的井日产油都在10吨以上,意味着沙四上千万吨储量被激活,这一天我们等了将近10年。”油田高级专家、油气勘探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学才介绍。得益于油田当前最先进的组合缝网压裂技术,油田多个已落实储量但多年未能有效动用的区块,陆续见到了好效果。

  “与传统的双翼长缝压裂技术相比,组合缝网压裂技术在工艺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为特低渗透和致密油藏勘探开发作出突出贡献。”

  在胜利油田未动用储量中,特低渗透和致密油藏占比80%以上,是目前油田上产的重要阵地。2011年,以致密油藏为主的罗家地区沙四上层系预测储量1732万吨。“进行传统方式压裂后,探井产量低,经济评价不过关,一度待字闺中。”

  “致密油藏就像是磨刀石,油盐不进。”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兼压裂所所长陈勇打了一个比方:“传统的压裂方式只压开一条主裂缝,油藏沟通流动性非常差,油很难流进来,压裂完井投产递减快、产能低、效益差。”

  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10年间,油田压裂技术攻关团队加强理论研究和基础认识,确立了压裂“产能”与“裂缝波及的油藏体积”和“裂缝导流能力”正相关的认识。“必须尽量扩大裂缝的改造体积,让油尽量流到压力裂缝里,形成有效的产能。”

  2013年,他们完成了由传统主缝到“高导流通道”的压裂技术突破,通过纤维和沙子的簇式支撑作用扩大裂缝改造体积,增大泄油面积,提高主裂缝的导流能力。

  在陈勇看来,“高导流通道”这个换代技术,相当于建立了一条高速公路,而组合缝网压裂技术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建立了无数分支小路,形成开放式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让油流得到充分释放。

  “裂缝向着多尺度组合缝网发展,人造裂缝控制体积提高3倍以上。”技术人员张子麟说,形成这种复杂裂缝非常难,“需要反复研究致密储层岩石脆性、水平应力差异等12种因素对裂缝起裂—扩展—转向的影响,再结合数十口井现场试验的裂缝监测和压后分析,才可确定组合缝网的形成规律。”

  组合缝网压裂技术在勘探领域结出硕果。2017年首先在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功应用,发现了花古102区块;后期成功应用于砂砾岩储层,发现了东营北带砂砾岩百里油区。

  2019年,该技术相继在利斜939井、盘67井、官斜26井开展推广应用,在开发领域实现压裂技术的更新换代。


信息来源: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