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油田重点建设项目——滨南采油厂滨17块“井工厂”,PFB17X203和PFB17X254两口井的作业施工正在有序进行。
上午9时,采油管理三区作业监督朱勇正认真查阅施工队伍的井控资料和报表记录。“除了检查施工工序是否符合标准、施工现场是否达标等项目,还要检查施工人员体温情况、口罩佩戴是否符合要求等,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做到位,作业施工安全优质运行。”朱勇说。
复工复产以来,该“井工厂”已累计作业交井3口,新投油井3口,取得良好增油效果。“目前我们已恢复正常作业运行,正不断优化管理,确保新井投产实际效果,提升效益产量主动性。”采油管理三区注采二站站长刘青峰说。
疫情防控初期,“井工厂”一度面临新井无法投产的窘境。“当时作业队伍和生产设备、物料等都进不来,新井投产不了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刘青峰说。
滨17块“井工厂”的困难,是整个滨南厂面临困难的一个缩影。“从疫情开始到管控升级,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协调’。” 生产运行科科长薛勇说。滨南厂跨滨州、东营两地,疫情期间的管控给生产带来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为此,滨南厂在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加大与地方政府、承包商等的协调力度,合理开放道路,保障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施工队伍有序复工;另一方面,实行区域化管理,在施工动力和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立足信息化研判,实行区域生产集中运行、重组队伍人员等措施,最大限度缓解跨区域运行压力。
复工复产后,滨南厂着力优化作业选井,调整作业结构,把作业动力重点用在新井、措施井和水井上,确保稠油区块转周下泵工作的连续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注汽、下泵良性循环,全力确保产量增效点的工作量投入。
“目前,正在积极有序恢复稠油区块转周下泵工作量。” 薛勇介绍。转周下泵工作是指稠油注汽井生产到一定周期后,要重新作业后再注汽、下泵生产。如果下泵不及时,注汽效果将大打折扣。“我们要抓住产量增效点,努力追赶目标计划。” 薛勇说。
据了解,该厂正积极优化整体运行,采取强化勘探、开发、工程、投资、运行一体化协同作战,再造产能建设并行使一体化运行模式,细化产能建设流程、节点,实现产能建设优质运行,有力支撑效益生产,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