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喷薄而出,震天吼声宣告:华北“无油论”破产了! 胜利油田发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从创业到创新,58个岁月已轮转至今。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油田面临的是国企改革、油价震荡、老油田资源接替等前所未有的发展之问。不求变,不创新,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被时代所淘汰。
一切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开辟一条符合胜利自身现实发展的新道路,关乎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017年,油田将创新驱动作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深化推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的决心和意志尽显。
三年已过,蓦然回首。这片土地上的观念更新、技术创新、举措出新层出不穷;这片土地上,打破桎梏、自我变革、冲破藩篱的剧情轮番上演;这片土地上到处焕发着创新发展带来的生机活力……
创新驱动,为胜利注入不竭动力。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
创新,始终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面对时代发展抛出的发展新命题,我们没有修修补补、循规蹈矩,而是在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找动力,彻底摒弃陈旧思维,冲破思想桎梏,闯出一番新天地
4天会期,一个主题。
聚焦“机关职能优化”,油田党委班子在2019年年中开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会。“做实油藏经营主体责任,机关需要彻底摒弃管治思维,彻底授权、放权。”
不再是简单管理!而是向引领统筹、服务指导、监督检查去转变。半个多世纪的机关职能被重新梳理,被重新优化。
当新型采油管理区握紧手中的权力,一跃站上了油田生产经营舞台的中央。重构老油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建立油公司体制机制模式,成为胜利新时代改革发展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主旋律。
这一切都源于油田党委准确把握发展大势,解放思想,敢于向矛盾亮剑和创新开拓的思维和勇气。
创新变革的勇气和动力从哪儿来?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位居之首,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紧随其后的“五大发展理念”耀世。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习近平总书记的时代之音振聋发聩。
创新正是胜利之魂魄,也正是发展之动能。
从华八井产出的第一股油流粉碎了“华北无油论”,到以创新领先的勘探开发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理论飞跃,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和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成为我国继陆相生油理论之后石油地质勘探的两大重要理论。
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油田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史。
时代如何改变,胜利油田保障国家能源建设安全的初心使命不会变,肩负中石化上游骨干力量的引领重任不会变。
创新发展,永葆先进性和创新活力,贯穿于油田过去每一个辉煌的瞬间,也必将不会缺席每一个令人憧憬的将来。
闪电走在雷鸣之前,谋定而后动。
解放思想,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当投资、劳动力等要素规模扩张和支撑发展的方式已不可持续,当以产量论英雄的时代已经终结。
叩问新时代,胜利之路,路在何方?
“一切向价值创造聚焦”“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以价值为引领的新理念在决策者的脑海里应运而生。
方向笃定,精神绵延,境界辽阔。
油田党委统筹谋划推进“五大战略、三大目标”和“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推动转观念、转方式、转作风,创效益、创一流、创和谐,全面推动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幅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
一个崭新的胜利正在加速成长。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创新,更在于危难关头突破命运的阴霾。油价震荡,资源接替矛盾凸显,思想融冰带动行动破冰,聚焦技术、制度、管理,处处释放新动能,发生新变革,激发新活力
一年前,沉睡数年的渤南油田苏醒了。
两口日产30余吨油的自喷井激活义176区块3012吨难动用储量。
究其成功的背后,是油田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构建起唇齿相依的甲乙方关系,一种“风险共担,合作共赢”新的合作机制登上历史舞台。
共同提高单井产能、降低工程造价,难动用储量不只是“看得见、摸不着”。由此,油田6亿吨冥顽不化的难动用储量开始松动。
资源、储量是油田发展的生命线!创新的根本核心在于此!
实现“较长时间内持续稳产2340万吨、盈亏平衡点2020年降至50美元/桶”战略目标,实现高效勘探、效益开发,传统的认识、技术、制度、管理都亟待突破创新。
当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的思想打开了新思路,也打破了油田各个区块的界限,储量不再是属于谁家的不动产。
采油厂、科研院所、油公司、专业化单位相互牵手,通过合作成功盘活储量的案例比比皆是。今年,油田5.05亿吨储量,第一批的113个区块公开竞标,难动用储量开发运营权流转开启。
挺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
肩扛扭亏脱困的千钧重担,百折不挠的胜利勘探高擎“三转三创”的领航火炬,手持“四个重新认识”思维利剑,在东部探区斩获新的储量阵地。
2019年,初步落实东营北部深层、埕岛地区2个五千万吨级规模储量阵地,渤南洼陷深层1个两千万吨级储量阵地,在砂砾岩、浊积岩、复杂断裂带、地层油藏等成熟领域实现稳定增储。
困境之中独辟蹊径,才有希望柳暗花明。
古生界隐蔽潜山油气成藏等基础理论研究深化,下古生界潜山、济阳坳陷页岩油气等勘探加快突破,二氧化碳混相驱、微生物驱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
注采输一体化能效提升等40多项绿色低碳技术全面推广,生产经营一体化平台(PCS)、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EPBP)推广应用……
向着“勘探开发技术能引领,‘两化’融合技术走在前,绿色低碳技术作表率”的目标奋进,胜利科技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技术革新的动力源泉来自哪儿?离不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支撑保障。
油田成立8个勘探攻关项目组和8个开发工程项目组,四面出击的攻关力量得以聚力,目标是技术集成创新,打造撒手锏技术。
3年来,油田增加科技奖励奖金4000万元,年度科技奖励达到1.52亿元。2018年勘探年度成果奖励突破历史纪录,发出史上个人最大勘探红包。
不惧挑战,披荆斩棘,化危为机,创新突围。
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每一次新认识的突破,每一项新机制的形成,折射出的是油田用创新驱动做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今年,油田对10个专业领域共465个课题,按3个层次开展科技创新,获得省部级奖励17项,其中“春风油田浅薄层超稠油百万吨产能高速高效开发关键技术”获中石化科技进步特等奖。
“惟进取也,故日新”
创新精神在路上,发展就不会停歇。如今的胜利油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种子洒满每一个角落,每天都在生长新思想、新模式、新举措,革故鼎新的创新活力奔涌不息
年末,一场油田作业系统的改革落地,彻底打破了作业大队和特车大队的壁垒,将相同属地的二者合二为一,成立作业区。
这是专业化管理持续深化的效应!
决策者的思路被打开,聚焦不断提升支撑主业油气生产的能力,让二者合并产生“化学反应”,释放了发展的新动能,运营模式更加畅通,作业生产更加高效,质量效益随之上升。
创新的魅力在于,一种新的发展思路的诞生,势必会催生无数新的思路产生。
这些一条条新路子就像雨后的春笋生长在胜利油田这片土地上,生长在每一名干部员工的脑海里、心房里。
东胜公司牛庄管理区把偏远难管理的注采五站、注采六站拿出来进行项目承包,按年下达承包效益任务,按月累计考核,超交利润按50%兑现。
成绩斐然。人均绩效在东胜公司内部排名第一,远超第二名近千元。
将服务延伸至“需要维修”之前,变“事后维修”模式为“事前维保”模式,地面工程维修中心主动与采油厂、油公司协商,引进高精尖技术对油田一千多条管道进行检测维保。
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与采油厂、油公司合作,把服务延伸至井筒,在以注汽干度为指标的“优质优价”模式之上,进一步体现价值创造。
“承包模式”“大包模式” “共享模式”,一时,思路无限宽广,视野无限开阔……
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激活产生了新思维、新方式、新办法,支撑油气主业生产的能力稳步提升。
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建立,新的发展格局已经构建,创新创效的路在哪儿?未来发展的路在哪儿?答案在创造者的心中,在劳动者的手中,在每一位敢于突破自我的胜利人坚定的步伐中,在胜利人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创新的精神中。
先后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96项,解决现场重大技术难题1500多个,“代旭升创新工作室”今年喜获“全国十大班组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我们向劳动者致敬,为创造者鼓掌,为创新者喝彩,因为他们,胜利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
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个人都相信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创造新的可能,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活力被竞相迸发,一切创造价值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人创新的格局终会形成,发展的动能将会得到无限释放。
号角声声,鼙鼓阵阵。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创新驱动胜利发展,劈波斩浪,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