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艺技术与生产难题无缝对接——记滨南采油厂首席专家兼工艺所所长宋清新

  

  3年时间,宋清新带领团队通过工艺技术探索、新工艺技术引进、成熟工艺技术推广等措施,累计增产原油5.474万吨,直接降本增效2581.2万元,为深挖老油田效益增长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谈到成绩,他谦逊地说:“我只是想办法把工艺技术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成绩不是我个人的,是整个团队的付出得来的。”

  不怕“作业”苦,就怕学不到真本事

  他谦逊温和,风趣幽默,谈起采油工艺技术,更是神采飞扬,眼里写满自信。

  1996年,从中国石油大学采油工程专业毕业后,宋清新分配到了滨南作业大队。“钻井苦、作业累”是那时石油工人流行的口头禅。可宋清新不觉得苦,“干作业挺有意思,照我在老家干的活,不算啥。”农村出身的宋清新不怕苦,怕的是学不到东西,不被工人师傅认可。

  实习的第一个班,宋清新一口气抬了一排油管。那时候,没有抓管机,油管全靠作业工抬到油管凳上,“一根油管9.6米,八九十斤沉,一排油管就是一百来根。”宋清新回忆说,当时自己个头不高,又黑又瘦,这一百来根油管却征服了作业队师傅们,队长拍着他的肩膀说:“是把好手,你及格了!”

  自此,宋清新和作业师傅们“一身泥一身水”打成一片,“这小伙子干起活来可不像大学生,就是个大老粗。”宋清新笑着说:“脸粗心不粗,冲砂、洗井、防砂、压裂、酸化,所有工艺都要通过作业来实现。把最基础的作业流程、工艺技术学明白了,将来一定用得上。”

  实习期满后,有的同学选择去了别的单位,而宋清新却选择留在了作业队,他说:“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懂得油田开发。”

  降伏“砂老虎”,科技成果为我所用

  在宋清新看来,有效益的技术就是好技术,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存在科技成果与现场应用“水土不服”的问题。

  疏松砂岩油藏是滨南采油厂原油生产的主阵地,占原油产量66.2%。然而,全厂近60%油井出砂严重,存在“防不住、采不出”,林樊家油田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别的地方应用成功的防砂技术,到了这里就会大打折扣,由于防砂成功率很低,经常出现返工,最严重的时候,没有作业队愿意去林樊家油田施工。为防住“砂老虎”,他常常整晚盯在现场。

  不同油田、不同单元、不同油井出砂各有特点,必须配套施策、打组合拳。他提出了“远固近防、先排后防”的全新工作思路,措施有效率由70%提高到95%。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对近200口井的现场进行实验摸索,逐渐掌握了滨南4个出砂油田、60多个基本开发单元、近千口油水井的特点,优化集成五项主导工艺及五项配套技术,形了具有滨南特色的差异化防砂技术体系,近三年共组织实施防砂井240余口,措施累计产油14.8万吨。

  宋清新说,再成熟的技术也会随着油田持续开发、生产需求变化而“力不从心”,这就需要一线科技工作者敢于探索创新、促进升级转化,持续发挥科技实效作用。

  为年轻人成长垫石搭梯

  每逢周末,宋清新必定在班上,看看加班的小伙子们,和他们聊聊工作生活,解开思想疙瘩,让他们安心工作。

  刘贵临还记得五年前刚来工艺所时的情景,“当时写了一篇《关于注水问题的调研报告》,自我感觉不错,宋首席看完后没说什么,把材料放了起来。”两年后,宋清新把这篇调研报告交还给刘贵临,“经过了细致核实修改,再看时如醍醐灌顶,准确看出了自己认识的差距。” 刘贵临笑着说。

  对于培养年轻人,宋清新不怕他们犯错,“年轻人需要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他们只管努力,出了问题我担着!”宋清新的包容让年轻技术人员心里有了底,尽管没签过导师带徒合同,很多年轻技术人员却称呼宋清新为“师傅”,那是发自内心的亲切与信任。

  爱人邹晓霞难得与他出门,今年上半年的一个周末,宋清新破天荒要带爱人去博山“旅游”。结果,到了博山他先去了一家泵公司考察螺杆泵,等考察完了就下午很晚了!虽然无奈,但邹晓霞始终理解并支持宋清新的事业。“当时滨17块井工厂正在探索应用规模化静音生产,我就是顺便去考察潜油螺杆泵的。”宋清新说:“找到先进工艺技术在基层应用的契合点,这是我的重要使命。”

  


信息来源: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