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场就是科研现场——记胜利采油厂注水专家崔洁


  崔洁是胜利采油厂注水专家。在23年的工作生涯中,她以“女将”的风采带领团队研发出的配套注水新技术,令油田注水管柱三年有效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她创新工艺配套治理模式,恢复地质储量1421万吨;她带领团队研发偏磨实验机,油井免修期由不到50天延长至1000余天。

  科研始终在第一现场

  1996年从石油大学采油工程毕业的崔洁,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石油行业的“香饽饽”,但她并未把这当成优势,而是从零开始,从现场做起。

  “井场就是科研现场。知识再多,没有现场经验,科研工作将一事无成。”抱着这样的信念,身在工艺研究所岗位的崔洁无论对待科研界前辈,还是基层老师傅,都秉持着谦虚谨慎、勤学好问的态度。勤勉敬业的她在2006年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胜采厂原采油矿的副矿长。

  在基层一待就是4年,对于崔洁来说,这4年真正让她感受到蜕变。“真正变成了身着红衣的‘女汉子’。每天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让她至今印象深刻的是,自喷井T193井由于蜡堵无法生产,需要采用新工艺连续油管实施解堵,整整48小时,崔洁没离开过现场。

  “一直对孩子家人有亏欠,长时间在现场和男同志们一起工作,有时真的会忘记自己是个女同志。”在担任基层领导之前,崔洁还记得自己是个爱打扮的姑娘,可那4年,她没有化过一次妆,穿过一次裙子。在外人看来她失去了不少,但崔洁觉得收获了很多很多。

  担子始终在肩上

  胜坨油田的失效水井逐年递增。为了搞清注水管柱失效原因,崔洁每天泡在现场,整整10个月的时间,共跟踪鉴定水井230多口,拆解封隔器、配水器等工具536件。她还将所有项点设计出网格清单,共涉及10大类管具、近80个项点。

  找到了问题症结,崔洁带领大家从材质、结构、处理工艺等十五个方面反复试验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应不同井况条件的长寿命系列配套技术,有效解决了长期制约老油田注不进、分不开、卡不住的老大难问题。

  “难,不等于不能。”这是崔洁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勇担当、不畏难,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迈不过去的坎。

  套损井工艺配套治理模式应用之后,近两年崔洁又相继攻克三项新型治理套损井技术,推广应用后年节约费用100余万元,恢复储量控制70万吨。目前,这套治理套损井技术体系还走出了胜利油田,先后在大港、克拉玛依等油田成功运用。

  责任始终记心里

  如今,崔洁不仅仅是胜采厂的注水专家,还兼任工艺所党委书记和所长。一人三岗,崔洁感受到了压力。

  “压力主要来自于人才培养工作。”工艺所40岁以下的青年技术干部占比43%,如何将年轻技术干部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对于崔洁来说,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山东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发布会上,胜采厂工艺所油层改造室从山东省90个质量信得过班组脱颖而出,被推荐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这是油田今年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得益于技术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能够解决技术领域的一些疑难杂症。”工艺所规定,所有50岁以下技术干部,从每年年初开始,针对老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题目,撰写一篇技术论文并参加年底论文发布。

  崔洁任职期间,胜采工艺所连续5届获得“中石化金银牌工艺所”,青年干部创新研究成果“降低注水井空心配水器失效率”“缩短贴堵施工钻塞时间”获国家级优秀QC成果,多人获得“胜利希望奖”和油田金钥匙竞赛的好成绩。


信息来源: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