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绿色发展的胜利样本系列报道(上)

  深秋时节,芳草如茵,层林尽染,镜湖叠翠,南二路景观大道上的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如诗如画,成为东营市民休闲游玩的网红“打卡”地。

  在这一片游人如织的绿色海洋里,掩映其间、时时闪现的“胜利红”格外吸睛养眼。

  很多游人没有想到,就在这绿树掩映、湖光水色间藏着一个年产10.4万吨的油田采油管理区: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

  油井变油“景”

  每天清晨,伴着鸟鸣,呼吸着新鲜空气,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辛154注采站巡井工张凤霞和同事们,走在曲径通幽、洁净的巡井路上,置身天然氧吧,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能在这儿工作,真是一种幸福。”这不仅是张凤霞的切身体会,很多来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然而幸福和责任总是相伴而生,令人羡慕的美丽背后总有一个艰辛的过程。

  “2015年以前,这里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一片荒原,杂草丛生,一到春秋季节,风沙很大,雨天泥泞难行。”在这里工作了26年的张凤霞已经习惯了当时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

  2015年,东营市涵养城南盐碱荒地,打造天蓝碧水净土大空间大湿地“城市会客厅”。由于六户油区与规划中的湿地景区相重叠,这张东营市为“美丽中国”递上的“生态名片”,也成了胜利油田要交出的一张“绿色考卷”。

  “公园建设对我们的生产提出了很多苛刻要求。”回忆起建园初期,张凤霞说,“连光杆有油污都不行,当时我们想,环境保护是重要,但采油单位哪有没有油的,要求这么高不现实,对生产能有啥用?”

  “标准太细太高,大家思想观念上不是那么容易接受。”面对员工的埋怨,六户采油管理区党委书记马小伟很理解。

  当时,全部管线都要迁建,是管理区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并且管线厚度要由4毫米增加到8毫米,一次性投入达280万元,相当于更换3次普通管线。

  “真是舍不得!”马小伟感到揪心。这笔额外成本,对于用一颗螺丝钉都要精打细算的六户采油管理区来说压力太大。

  “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生态文明的点睛之语就是破题之道。

  举棋不定的六户采油管理区击鼓落锤。万米新管线全部迁建完毕,效益也随即立竿见影地显现。

  “以前是修修补补管三年,现在是更换一次用10年,原来15条管线至少一周穿孔两次,自2016年更换以来从没发生过穿孔。”马小伟满脸喜悦。

  园区环保风险层层降级,员工劳动强度直线下降,油田运行时率逐步提升,这笔以往看似多掏的“冤枉钱”,实则是一笔最划算的“效益账”。

  标准高了工作量反而小了

  管网的更新,设备的优化,流程的调整,减少了管线穿孔和污染治理工作量,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这一切让员工开始认同这个他们当初理解不了的“绿色生产”。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送班会、宣传栏等各种形式,不断地给每一名干部员工传播绿色企业创建理念,制定了《绿色环保10条行为规范》,从管理区到基层班站,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责任清单。

  “通过精心维护,环境好了,工作量反而小了。” 张凤霞和同事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欣喜。

  “环境越来越好,就越是发自内心地想去爱护它保护它。”绿色企业创建让大家逐步尝到甜头,当坚持成为习惯,埋怨的声音渐渐消失,良性循环开始显现。

  观念转到位了,方向就对了;措施落实了,路子也就顺了。新型抽油机告别了噪音;新发明的接油盒杜绝了原油落地;新上的套管气回收装置消除了废气上天……

  这些“生态绿”把张凤霞和同事们身上的“胜利红”映衬得愈发鲜艳靓丽。

  绿色意识根植员工内心,转化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每天见到再小的垃圾都会马上捡起来,大家从一开始觉得太夸张,到现在成为一种习惯。

  这种高标准的习惯已经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更多的诸如电气焊焊头节约、焊芯不落地的细节也开始被关注。

  “以前没建湿地公园的时候,我们可能只是普通管理区,现在成了人人向往的绿色花园。”员工们的获得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是绿色油田的样子

  “原来我们的采油单位可以建得那么美!”随着“绿色六户”品牌声名远播,不仅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旅游观光,越来越多兄弟单位也到这里学习取经,“这种工作的高标准必须学到位”。

  “舍不得这个环境,能为这片绿色尽自己的力量,再辛苦也愿意。”采油工张悦主动放弃了去机关工作的机会。

  “置身于美景之中,呼吸着新鲜空气,高标准要求提升了质量和效益,让腰包鼓起来了,与这种获得感同时而来的是员工的幸福感。”马小伟说。

  整个六户管理区,是油田绿色企业创建的一个缩影。2018年6月26日,油田印发《胜利油田绿色企业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出台《胜利油田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修订版)》,并将原计划2020年完成的绿色企业创建目标提前到今年完成,覆盖所有单位。

  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能源环境办公室副主任李增强介绍,油田在推进绿色企业创建过程中,将绿色理念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六户管理区这样一个样板告诉大家,油田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发展,员工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诉求在工作中得到很好体现。

  李增强说,在绿色企业创建过程中,基层力量无穷,他们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做法,比如环保船型围堰的推广、快速修井工艺技术的应用等,充分展现了基层员工参与绿色企业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标杆正在扩展为标准,示范正在成为规范。目前,越来越多“六户管理区”在油田涌现出来。

  “绿色象征生机、活力,当内心充满绿色的时候,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走到哪个岗位都会有幸福感。”这里的讲解员管丽感慨。

  


信息来源: 
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