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钻井全员培训锤炼核心竞争力

  从年初排名倒数,到连续考核第一,渤海钻井40425队在近三个月的安全考核中成功逆袭。

  今年4月3日,一纸《钻井队全员培训实施方案》(下面简称《方案》)搅动了渤海钻井全体员工的心。按照《方案》要求,培训“覆盖三大群体,抓实五类培训,夯实三个责任,挂钩五个考核”,即“3535”培训,实现培训从全面覆盖到纵深过硬。

  时任渤海钻井总公司人力资源科科长郝铁俭说:“传统培训多以集中会议式培训为主,而钻井队实施倒班生产,单是把休班的员工集中起来就是个大问题。”

  “化整为零”“见缝插针”是此次全员培训的典型特点。胜利油区钻井队普遍采用工作2周、休息1周的调休方式,他们利用倒休返岗的前一天,组织全天8小时培训;利用白班倒夜班的上午8点至中午12点,组织4小时培训,最大限度减少占用员工有效休息时间,方便及时沟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针对胜利油区外的钻井队工作2个月、休息1个月的倒休方式,组织开展复工培训,利用返岗前5天集中开展培训,通过提前介入,再次绷紧员工们因休假而放松的安全弦。

  此外还有以会代训。利用技术例会、安全例会、设备例会等会议时间进行培训;2小时实操培训,各钻井队利用各开次(除一开外)前组织不少于2小时的实操培训;停待培训,利用雨季、工农关系遇阻、完井搬迁等停待时间,组织员工回公司培训、送教上门或本队现场组织培训。

  “因人而异”是“3535”全员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他们突出基层队干部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管理、井下复杂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技能操作大班人员在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危害隐患排查等方面的培训;突出班站岗位人员在安全标准化操作、安全风险识别、实操演练及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培训,做到学习内容灵活多变,有的放矢。

  推行全员培训并非一帆风顺。50619平台党支部书记马红伟回忆:“刚开始员工们有情绪,认为培训影响了自己休息和业余活动的时间。”甚至有个别业务外包工放言:“俺要是能学好,早蹲办公室了,还用干这个!”

  然而,不学习寸步难行。就在年初,周广海带领的40425队还面临着“老员工有经验但理论不足,新员工学得快但经验不够,业务外包工学历参差不齐”的窘境,安全考核月月倒数。如今,他带领40425队已经打了六口难动用井,收入排名在40支国内钻井队中一路领先。“难动用井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没有金刚钻哪儿敢揽瓷器活。”

  搭乘全员培训的顺风车,周广海把电脑搬到了队部,把应知应会考试题印成小册子人手一本。“诀窍就是见缝插针,理论和实践穿插学。”一有空儿他就组织员工轮流用电脑答题,“对于基础薄弱的业务外包工只要考试100分,当场奖励500元。”从最初的45分,到如今的人人90分以上,成绩直接带动了员工综合实力和安全素质的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设备故障率降低了,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发牢骚的少了,劳动纪律好了,连续三个月违章操作为零,这是周广海的直观感受。随着全员培训持续推行,越来越多的员工意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不是任务,而是需要。安全做不好就没有竞争力,想多干也干不好。“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周广海说。


信息来源: 
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