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从事勘探工作的感想,罗霞说:“找到油,很有成就感”。现在的工作心态,她依然“如当年一样”。
罗霞是物探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如初心一般的“找油成就感”,让罗霞沉迷于地质迷宫的探索,陶醉于勘探成功的喜悦。工作23年,她累计部署探井500余口,其中获百吨高产油流20余口,是富台油田、三合村油田的主要发现者之一。
探寻窗外的新天地
就像对着山谷呐喊,山谷会有回声一样。向地层传播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会反射。勘探人员就是利用反射的信息,通过数学、物理方法,结合建立的地质模型,研究地下结构、发现地下油藏。罗霞用通过数学、物理方法来解秘地球内部结构,在她看来,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工作后,专业所学能够转化为井位、油流、储量,这份成就感支撑着她23年来心心念念一件事——揭秘藏在地下的油流。
谈起“找到油的成就感”,罗霞说,一口井可能会打开一扇窗、发现新天地。2005年探井车66井,证实了车镇北带存在浊积扇油藏。
在车镇北带部署井位时,罗霞将其与东营北带砂砾岩体作对比,通过分析砂砾岩体的发育规律,判断车镇北带也可以发育油藏。
车66探井获得高产后,上报了一块1100万吨的控制储量。此次浊积扇的发现,打开了类似地质条件下发育有浊积扇油藏的勘探新思路。
没有油,打了探井,是对投资的浪费。有油,探井打不准,是对资源的浪费。尽管已经是行家里手,但罗霞始终谨慎对待自己提出的每一口井位,反复论证。
促进第81个油田的发现
在2012年以前,三合村地区是勘探的“空白区”。这里的早期探井鲜见油气显示,勘探程度低。
三合村洼陷“自身不生油、外部不供油”,可是该区探井是有油气显示的,这点“显示”是真是假?从何而来?就是这点容易被忽视的蛛丝马迹,让罗霞把注意力放在了三合村洼陷。
罗霞带领着桩孤室人员通过古地貌恢复和沉积演化分析,得出了“古近纪三合村洼陷和渤南洼陷是统一的沉积盆地,具有统一的成藏过程,具备规模成藏潜力”的新认识,获得了油田专业人士的认可。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罗霞和同事们部署了K119探井,试油日产6.59立方米,实现了三合村洼陷工业油流的突破。自此,胜利油田的第81个油田——三合村油田,开始向世人显露他的真容。
勘探无止境。近两年,油田提出了“重新认识”的勘探工作指导思想。对三合村洼陷,罗霞没有守着功劳薄,而是对其再认识,她发现三合村馆下段发育有岩性油藏。
如今,找馆下段的岩性油藏,成为该区部署的新方向。7月份,油田在三合村地区部署了垦西11井,在北部桩海地区部署了埕北48井。
研究室的“带头大姐”
近几年,桩孤地区上报储量占油田东部探区控制储量的三分之一,桩孤研究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罗霞以“小女人”的肩膀,担起了桩孤研究室的重任。
2010年,罗霞从沾车研究室来到桩孤研究室任党支部书记。她在业务方面通过查资料、请教同事,用半年时间掌握陌生区块的情况,3年时间成为了桩孤地区的“活字典”。
罗霞要对每口井全程指导,每口井位都透着她的心血。最近4年,罗霞身兼主任和党支部书记两职,成为研究室“带头大姐”,她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令研究室的每一位年轻人折服。
罗霞努力把桩孤研究室打造成承担生产科研任务、培养科技人才的孵化平台。她给年轻人“创平台、压担子”,量身设计发展计划,悉心指导青年员工迅速成长。
如今,桩孤研究室年轻人成长迅速,人才队伍蓬勃发展,5人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2人获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