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知地下油藏“写生”——记油田开发地震高级专家苏朝光

  1991年,苏朝光从石油物探专业毕业。背上行囊,离开家乡,苏朝光怀着“科技增油以报国”的抱负,来到素有“地质大观园”之称的胜利油田。在物探研究院,他以地震资料为画笔为地下油藏“写生”,破解多项物探领域难题。他参加设计井位千余口,近百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科技增油百余万吨。

  做一名永远的“学生”

  苏朝光办公室的书桌上足足堆了五六百本石油物探类的书籍资料,旁边的四个柜子也全部装满了书。“搞科研首先就是得搞清楚科研的发展方向,无论何时都要走在前面。” 眼前的苏朝光儒雅谦逊,但一谈起与专业相关的话题,便神采飞扬。

  “十二五”后期,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日益增高,滚动勘探复杂程度变高,物探技术开始由勘探领域向开发领域延伸。“勘探开发程度越高,油藏目标越小,解释技术趋于精细化,物探技术用于开发是必然趋势。”

  多年来坚持学习,让苏朝光对物探科研方向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前瞻性,在别人还在进行物探技术在勘探领域的研究时,他早已把业余的精力投入精细开发地震方向的研究。2013年,苏朝光成为油田首位开发地震高级专家。

  担任油田高级专家以来,苏朝光带领团队在三维开发地震领域取得4项重大技术进步,部署滚评井290口,钻探成功率达96%,建成产能61.5万吨。

  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今年中石化科技进步工作会议上,苏朝光团队参加研究的“春风油田浅薄层超稠油百万吨产能高速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使胜利油田首次获得中石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春风油田的油藏比较特殊,国内外都没有同样的研究经历。”苏朝光说。由于埋藏深度浅、储层薄,只有地震分辨率达150Hz、有效识别储层精度达5米以下,才能实现春风油田油藏准确识别和精细描述。苏朝光立志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团队聪明才智,苏朝光最终确定了“先提质、确保看得见,再提频、确保看得细”的递进式研究思路。苏朝光打了一个比方:“提质相当于借鉴‘望远镜’原理,实现了储层描述由‘看不清’变成‘看得见’;提频相当于借鉴‘显微镜’原理,实现储层精度识别由‘看得粗’变成‘看得细’,这样使分辨率由原来能识别12米的砂体变成识别2米。”

  这一项成果耗费了苏朝光5年时间。研究成果助力春风油田连续四年稳产百万余吨,完成了稠油开发的升级换代,为我国大幅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提供了优势核心技术。

  把科研精神传承下去

  苏朝光带领徒弟马玉歌研发的“低序级断层地球物理精细描述技术”在油田多个开发地震区应用,科技增油7.51万吨。

  马玉歌是苏朝光的得意门生。三年前,在油田开展的一次“名师带高徒”的活动中,时任物探院惠民室主任师的马玉歌拜在苏朝光的门下。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科研精神,马玉歌都深受师父影响。让她不能忘却的是2018年苏朝光生的一场病。

  在春风油田成果准备申报的几天里,苏朝光因长期伏案久坐导致的腰椎劳损增生突发严重,腰椎突然不能动了。医生严厉禁止他久坐、劳累。为了不影响申报,苏朝光每天绑着束腰带、敷着膏药、趴在椅子上坚持工作,经常疼得冷汗直流,同时还要忍耐钻心的痒,如此持续了半年有余。

  这件事让马玉歌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精神。如今,马玉歌已经成长为物探研究院的滚动勘探研究专家,看到徒弟快速成长,苏朝光感到很欣慰。“希望能够带领更多油田科研界的年轻人取得好成绩,把科研精神传承下去,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苏朝光说。


信息来源: 
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