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消灭在现场

  

  8月26日,毛乌素沙漠腹地的苏东22—52井场。

  中午12点,太阳炙烤下,刘建成依旧紧张忙碌着,汗水不断顺着脸颊流到衣领里。

  由于集气站内压缩机停止工作,导致井口憋停,必须要重新调整数据参数,手动开启控制针阀开井。“通常情况下,每口井维修调试都要在两个小时左右。”

  刘建成是石油开发中心胜安采油管理区采油二站站长。5月5日,他和管理区6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员工,奔赴千里之外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从事长庆油田气井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工作区域横跨内蒙古、陕西、甘肃三省;工作环境复杂,既有地形险峻的山区,也有荒无人烟的沙漠;工作量饱和,有气井上万口;油区信息化智能水平高,数据全部依靠信息化仪表设备进行采集传输,对专业技术要求高。

  虽然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做了相应的功课,但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全新的工作要求,还是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刘建成他们既要克服气候环境带来的不适和高饱和工作量带来的疲惫,又要努力适应工作,学习操作技能。

  对刘建成他们而言,每天的生产过程中耽误时间最多的还是在路上。由于井与井之间分散、距离远,去最近的井场也要一个多小时。沙漠腹地没有信号无法定位,只能对照地图慢慢寻找。沙漠里岔路口多,可参照的物体少,每条小路的相似度都在90%以上,找一口新位置的井花上几个小时很正常,时间最长的,一口井他们连续找了两天才找到。

  “来之前,没想到这里的现场自动化程度这么高,气井、气站都是无人值守。”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健全的工作制度,严格的安全风险管控。这一切,都让初到的胜利员工们感受到了差距。

  之前没接触过这里的数字化产品和自动化设备,理论学习培训中给出的故障解除方法和现场实际又不完全一样,员工们必须到现场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并熟悉。

  向西安安森公司有经验的员工请教;用现场拆解回来的设备进行研究;在颠簸的路途上翻看总结的设备安装知识;宿舍里互相商讨解决办法……边学边干边总结,大家在最短时间内弄清了仪器仪表的原理和安装调试方法。

  一体化设备往往一个月就会更新程序。许多新程序刚开始更新运行,包括设置代码都要重新配置。由于供货商不同,有时到了现场拆开设备了才知道程序达不到要求,必须在现场下载更新程序才能继续调试。

  六月份的一天,为了给设备更新程序,刘建成和搭档到处开着车找4G信号。一小时后,终于在一处较高的沙丘上找到信号并下载好程序,返回现场时,车辆却深陷在沙丘里。又挖又垫,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回到井场,等处理完已是晚上七点多。

  对他们来说,晚上10点,甚至半夜12点以后回去都是很常见的。“现场离得远,带着问题去,不能带着问题走,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定要把问题消灭在现场。”

  8月26日,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的苏里格气田苏东22—52场,石油开发中心外闯市场员工刘建成和搭档分工协作,对气井智能化设备进行调试。

  


信息来源: 
201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