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厂罗东地区勘探实现突破

  30多年前,罗家油田罗东地区沙三段由于仅见少量油气显示,未获工业油流,被贴上“贫油区”的标签。近年来,技术人员活用已知倒推未知的地质思维,用已知的渤南地区浊积水道模型推演未知的罗东地区,对该区块重新认识,部署了探井罗斜653井,初期试油成功,日产油10吨。该井的成功对打开罗东地区高部位沙三段浊积水道的勘探局面具有现实意义。

  30多年前被贴上“贫油区”标签的河口采油厂罗家油田罗东地区沙三段,最近终于翻身了。8月初部署的探井罗斜653井初期试油成功,日产油10吨。

  罗东地区沙三段之所以能摘掉“贫油区”的标签,是活用已知倒推未知的地质思维的结果。这一方法在勘探界比较常用,只是用在罗东地区的勘探上显得别具意义。因为,罗东地区沙三段油气勘探实践的成功,源于渤南油田沙三段成藏模式的模拟推演。

  渤南油田与罗家油田,一个在河口城区以东,一个在河口城区东南,有着不一样的名字,分属不同的构造体系,两者之间为何因油牵连?

  带着这一疑问,记者从河口采油厂勘探室了解到,对罗东地区高部位的勘探始于80年代,其储层从埋深最浅的沙一段到最深的沙四段,一共有4套层系,其中在沙三段仅见到少量油气显示,未获工业油流,被称为“贫油区”,勘探部署的“禁区”。

  近年来,勘探目标向中浅层转移,再加上罗家地区新三维地震资料出站,技术人员也需要对该区块重新认识。因为沙三段一直有油气显示,且曾有一口稠油井产油,这让其成了复查重点。

  为摸清情况,技术人员展开油藏成藏要素再评价。从沉积规律看,沙三段物源来自于陈家庄凸起。也就是说,在沙三段沉积时期,陈家庄凸起的母岩经过风化剥蚀后,被季节性水流搬运、沉积,形成一条条浊积水道。这些水道从南到北依次向罗东、渤南地区延展,经过长期淘洗过后储集物性变好,能装石油。从成藏规律来看,渤南生油洼陷是附近唯一油源,浊积水道展布到渤南地区后,成了良好的装油“容器”。按照油气运移特点分析,处于浊积水道末端的渤南油田有油,那中段的罗东地区储层高部位更应该有油。

  确定能够成藏后,技术人员发现罗家地区因为构造运动导致沙三段地层整体抬升,构造形态

  发生了变化,储层展布已不是原始模样,即使用新三维地震资料,也难以清晰描述储层的产状。

  办法总比困难多。技术人员分析发现,浊积水道其实就是夹杂在泥岩中的一条砂带,它的走向、宽度等物理因素较为稳定,变化不大。这条砂带经过罗东地区,延伸到了渤南地区。

  “用已知的渤南地区浊积水道模型推演未知的罗东地区。”沿着这个思路,运用已钻探的76口探井、开发井资料,在地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就可以精细刻画出罗东地区浊积水道的走向、宽度。

  最后,叠加上断裂体系、源储空间配置等研究成果,部署的探井罗斜653井就直接打在了浊积水道上,并且用日产油10吨证明了“用已知推未知”的科学性。目前,技术人员正精细该区域的储层分析,争取早日见到产能。

  据悉,该井的成功实践对打开罗东地区高部位沙三段浊积水道的勘探局面具有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探井部署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找油思路,对于类似地区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来源: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