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人才成长发展的高峰

2019年初,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人被授予中石化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荣誉称号,1个团队被评为中石化优秀创新团队,5项成果荣获中石化科技进步奖。

多年来,研究院通过环境吸引人、平台培养人、机制用好人,孕育一支高素质专家人才队伍,打造人才成长发展的高峰。

◆文化凝心聚人才

“今有开发一室郭子政主动要求到孤东会战前线去,因身体有病,领导多次劝阻无效。本人坚持要去,一切严重后果由自己承当……”孤东会战时期,地质工作者郭子政带病赶赴孤东前线,并立下“生死文书”,被誉为孤东会战的“老黄牛”。

“生死文书”就是发生在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真实故事。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发生在地质科研人员身上的“铁柱子”“一粒化石”等故事,最终凝聚成为胜利地质精神。

化学驱油被称为三次采油,是水驱后油藏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杀手锏”。

胜利油田油藏地质条件苛刻,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原油黏度高、大孔道发育……业内权威人士曾经断言: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化学驱油无疑是挑战三次采油技术的极限。

面对“先天不足”的地下情况,面对一次次失败,科研人员不懈登攀,历经20多年的艰辛探索,攻克了聚合物驱油技术、二元复合驱油技术和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成为化学驱油的领跑者。

55年来,从最初简陋的地质指挥所,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石化重点研究院,一直不曾改变的是“求实、创新、超越”的精神。优良的文化造就优良的环境,吸引着众多优秀科研人员加入到胜利地质科研团队中,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攻关,把思路转化为成果,用成果为生产创造效益。

如今,勘探开发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4个研究单位、759名博士和硕士、3名省部级专家、14名油田高级专家的人才团队,从这里先后走出7名院士,有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多措并举育人才

2018年,由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实战培训获“油田十大精品培训项目”称号。这是勘探开发研究院探索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新模式。

从“实战”出发是这一培训模式最大的特点。目标就是通过互动式、体验式、实战式的培训,让学员“通过打仗学会打仗”。培训过程中,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按照“缺少什么,补充什么”的原则定制套餐,通过创新订单式、实战式多种特色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了一批本领过硬的技术骨干。

对于后备人才的储备,研究院在攻关项目中给年轻人压担子,加快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翟亮来到研究院滩海开发室。那时正值滩海油田产量下滑,亟需在外围地区取得突破。为了让年轻人成长成才,研究室将“老河口油田老168块滚动开发方案”设计研究工作交给了他。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半年时间里,翟亮和项目组人员白天搞研究,晚上恶补短缺的知识,最终他们编制的方案形成滩海低品位油藏关键有效开发技术,突破了该类油藏的开发禁区。

目前研究院已经储备第一层次领军人才近40人,第二层次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近300人。

◆开源拓渠用人才

2018年11月20日,研究院迎来200多名前来参加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中央企业基层党建座谈会与会代表的参观。看到研究院一个基层单位居然有12名博士,代表们无不为之惊叹: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高层次人才留在这里?

多年来,研究院注重强化领军人才自我价值实现和成就激励,持续提升其创新主体地位,落实“指挥权”“话语权”“优先权”。同时,通过内部人才资源市场,以人才租赁、人才共享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盘活人才资源,提高人才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才最大价值。

为了畅通人才发展渠道,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研究院构建了“H”型人才发展通道,统筹推进专业技术、管理序列交叉竞聘。

35岁的曹伟东是研究院渗流力学研究室的一名博士。在研发国家重大专项软件工作中,他发挥自身特长,有效提升软件计算效率;在外闯市场东海平湖项目中,编写方案投产后,单井日产油达到120吨,得到甲方高度认可。

2017年,曹伟东被评审为35岁以下研究员;2018年,因符合特别优秀的条件,晋升为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副总工程师;2019年,成为研究院渗流力学研究室党支部书记。

目前,研究院已经形成“纵向上畅通、横向上贯通”的人才选拔机制。在人才的强力支撑下,勘探开发研究院先后荣获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62项,其中国家级23项,创新发展了9项新理论;配套完善了多项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其中2项跻身中石化核心技术行列,5项成为中石化专有技术,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信息来源: 
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