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田“升级”之路——滨南采油厂高质量发展纪实

  上半年,滨南采油厂亮出喜人“半年报”:交油量94.6734万吨,超计划1.2724万吨;经营绩效考核利润5.54亿元,超预算进度0.895亿元;盈亏平衡油价38.21美元/桶,较计划降低0.53美元/桶。

  这是该厂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近年来,滨南厂依托“五比”竞赛平台,聚焦价值创造,做强主业、深化改革、合作双赢,在老油田提质增效升级中打造出“滨南模式”,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主业创效:从产量责任到效益担当

  年初以来,滨南厂推进勘探成果快速转化为开发能力,实现了效益化勘探。新增动用储量545.9万吨,新建产能8.1万吨,新增SEC(经济可采储量)79万吨。从传统的产量担当,到现在更加强化效益贡献、发展质量,滨南厂紧绷“高效勘探、效益开发”这根弦,稳中求变,打开新的“油路”。

  储量资源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滨南厂聚焦高效勘探,强化“三项基础工作”,深化勘探实践“五个再认识”,实现从提升技术可采储量向提高经济可采储量的转变。高效勘探再结“硕果”:利津北带沙四段砂砾岩扇体、平方王红层新发现控制储量471.42万吨;滨县凸起南坡砂砾岩扇体油藏、浊积岩油藏、单家寺油田沙三段砂砾岩油藏、王庄油田沙一段探明含油面积6.45平方千米,新增地质储量818万吨。加强高效产能建设,打造产能建设管

  理平台,深化“投资讲效益、花钱比回报”效益理念,创新实施投资项目优选排序、全过程方案优化机制、“井工厂”产能建设模式等措施,实现效益建产。

  紧紧围绕效益开发这一目标,多措并举促进存量开发提质提效。立足转变方式,推广稠油冷采降黏、微生物吞吐、微生物驱等新技术,增强稠油多轮次吞吐后期抗风险能力;立足提升技术,打响双低单元治理攻坚战,采油速度、采收率等开发指标显著提升;立足精益管理,开展水驱注水管理、油井工况管理、稠油热效管理等3项精益管理工程,实现了井组稳升率提升和吨油完全成本下降。

  ■改革创效:从观念更新到转型突围

  滨南采油管理七区推行“抢单积分”绩效考核后,员工月度绩效可相差1000多元,主营业务累计多创效859万元,全厂阶段考核中绩效水平排名第一。这是滨南厂基层单位践行新理念的生动案例。

  滨南厂开展“理念变措施,观念变行动”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理念大更新、观念大转变。目前,“多创效益多挣绩效”“算清效益账、多干效益活、多产效益油”等新观念、新理念深入人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思想保障。

  激发改革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油公司建设,在新型管理区规范建设中持续精准发力。目前,新型管理区的一体化技术分析决策、经营决策优化、生产运行与综合管控、党建思想文化保障和激励约束“五大机制”,已成为全厂9个管理区的标配,机制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激发基层创新创效潜力,做实管理区油藏经营主体责任,2017年率先出台《做实三级单位经营自主权实施意见》,实现管理区自主签订合同、自主优化成本等,确保了主营业务优化权、内部考核自主权、服务队伍选择权和生产物资优选权真正落实到管理区。2018年又进一步下放权力,将组织构架优化权、资源优化权、投资优化权一沉到底,7项经营自主权的下放,极大激发了管理区油藏经营活力。

  坚持用市场化思路和竞争机制,推动全厂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建立内部模拟化市场机制,提高油藏经营管理水平;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优选承包商,提高降本增效水平;与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建立“优质优价”“优速优价”风险结算模式,实现互利双赢。

  ■合作创效:从单打独斗到发展共赢

  位于滨州市秦皇河风景区附近的滨17块,采用“井工厂+潜油螺杆泵”开发模式,在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稍大的地方,部署新井58口,盘活储量622万吨。这是滨南厂与滨州市合作发展的又一成功典范。

  近年来,为了提高油气资源有效动用,破解城区内“地下有潜力、地面无空地”的困境,滨南厂按照“井景共融、油地共赢、企地共进”原则,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协商,通过土地收储、土地置换等方式组建井台,盘活储量资源,先后建成白鹭湖“井工厂”以及利71-74块、滨5块、杨集东等系列井工厂,新增产能22万吨,增加SEC储量237.3万吨,累计增油34.2万吨。

  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将绿色企业创建与地方绿色生态建设相融合,落实“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水不外排”工作措施,建设“井在景中、厂在城中”园林化工业景观,积极助力地方生态建设,形成了油地共建的双赢局面。

  广搭平台,共唱效益戏。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指导下,滨南厂创新建立“5+X”合作双赢发展模式,先后与油公司、科研单位、专业化队伍、工程公司等多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目前,与鲁明等油公司着力加强油气藏合作开发、区块承包及长停井扶停合作。与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强化产研合作,在双低单元治理、产能建设联合攻关中筑牢技术优势。按照互利互惠原则,与专业队伍在维修动火、泵修业务、车辆服务、检测业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效新模式。与工程公司风险共担,在难动用区块、长停井扶停等方面集成技术优势,提高开发效益。


信息来源: 
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