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湖井工厂:油井不负美景

  “蓝天碧水白鹭飞,绿地青松‘井’色美”。一句诗道出了白鹭湖井工厂的景井融合之美。

  白鹭湖井工厂位于滨州市白鹭湖湿地公园东畔,不足两个足球场大的场地上,分布着43口油水井。这里没有斑斑油迹,没有噪声扰民,油井与园区相得益彰,在声声的知了鸣叫中,油井越发低调地重复运行着它的使命。

  油井不负美景。白鹭湖井工厂以它独特魅力,吸引着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8月初,本报记者跟随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8名记者,一起来到白鹭湖采风,用镜头对焦湖畔井工厂,记录下这生态美景。

  “了不得呀!”8月1日,山东市地报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皇甫晓文参观过白鹭湖后,连连感叹,“没想到在这么小的地方,能排列这么多井。通过打斜井技术实现了密集布井,不影响百姓的生活,不破坏周边环境。我认为这

  个非常了不得。”

  拍摄井工厂,是岳金忠司空见惯的情景。他是滨南采油管理四区注采6站的员工,负责管理白鹭湖井工厂的油水井。守着环境优美的白鹭湖,管理着清净整洁的井工厂,员工们总能在辛苦的工作之余,体会悠闲的惬意。

  岳金忠介绍,经常有游客在井工厂西侧的青柏树行间,驻足拍照。他们往往认为抽油机就是零星分布“磕头虫”,但这里的工厂式、车间式的油水井生产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滨州市白鹭湖湿地公园,是一座省级湿地公园。地方政府对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视,各项环评极其严格。

  景区要建设、油区要开发。油田采用“井工厂”开发方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高效开发。最终,白鹭湖井工厂节省征地142亩,缩短建产周期205天,盘活了地下460万吨地质储量。

  在井工厂建设投产过程中,油田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情况,为保证井工厂与周边景观相融合,专门定制使用统一的新型皮带式抽油机,自带静音效果。

  作业区采用混凝土路面,同时为确保路面被原油污染后清理方便,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了刷漆。其余区域采用花砖路面。

  场区周围30厘米高的挡水墙、挡水墙内侧建排水沟、井场东南角的1座雨水池、2台配套雨水泵,这些基础设施保证了场区内雨水等污水,均能回收至雨水池。

  油井套管全部安装了油套联通,将多余的套气回收至系统流程,水井搭建了洗井流程。

  硬件配备到位是基础,人员坚守岗位是关键。岳金忠和他另一名同事共同呵护着这43口井,信息化建设到位后,他们从巡井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对环境的维护。在他们的看护下,油田“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的承诺得以兑现。

  白鹭湖井工厂为油田勘探开发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新样板,解决了油田生产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油田高效开发典范、滨州市工业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信息来源: 
20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