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弥坚跟党走——老党员路宪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道(下)

  人生的诸多岔路口,路宪章选择了最应该走的那条路——跟着党走。

  “党组织就是咱的家啊,不到这里去,到哪里去呢?”从工作岗位退下来,路宪章就立刻去老年党支部报到了。路宪章说,是党员就要参加组织生活,决不能当双面人。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看来,是义务,更是一种光荣、一种幸福。

  2002年支部换届改选时,他被选为老年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这一干,就是十七年。为了能够与时俱进,路宪章一直不放松理论学习,生怕自己跟不上新时代的新思想。路宪章常说,如果长期不关心时事政治,不坚持理论学习,脑子会“生锈”的。

  20年多来,他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每天雷打不动到老年站阅览室读书看报。“我这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保先到老、跟党到老。”路宪章的布包里,放着他自己制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相关文章剪贴本,不懂的地方他都会标记出,日后查资料补注解。

  只要是参加组织生活,路宪章总是早早就到。“路老有号召力,因为他在做,无形之中带动了其他人。”胜采老年服务管理部胜采一站党总支书记杨澄说。在这个支部中,80岁以上的老党员占三分之一,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大家都会准时参加活动。路宪章还和党总支的老同志们一起探索成立了“党建顾问团”,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一起研究新形势下的老年党建工作,为采油厂的离退休职工管理和党建工作建言献策,把维护老年群体的和谐稳定和传递正能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理想信念的淡薄,往往都是从不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开始的。”路宪章时刻铭记的是,不脱离组织、不脱离群众,“没有组织,我什么都不是!”

  对路宪章而言,加入组织、听党指挥是一生的追求。

  早在大学时期,路宪章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定期提交思想汇报,却迟迟没不见动静。原来,路宪章的舅舅加入过国民党,与家里失联多年,但因为通讯不发达,这个重要社会关系的真正现状究竟如何无从考证。但路宪章不肯说谎,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对组织有一说一。“我不能对组织有丝毫隐瞒和欺骗。”

  追求加入党组织的日子里,路宪章不离手的是一本《共产党宣言》。“不管能不能加入党组织,信念是不能变的。”翻开发黄的日记本,字里行间依然可以追寻路宪章当年的心路。

  从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1975年真正成为党组织的一员,路宪章用了十年多的时间。这十年,漫长却厚重踏实。

  如今,这本1971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被路宪章细心保存着,书中许多地方有红笔标注和密密麻麻的笔记注解。“现在也经常拿出来看,这本书对我世界观的转变起了重要的作用,每个时期拿出来读一读,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滋味。”这本已经陪伴他近半个世纪的书早已被翻得起了毛边,书脊处用胶带仔细地贴紧实。

  正是这本书,让路宪章更加坚定理想信念,逐渐体会到了共产党人“使命”的分量和“精神”的内涵。也正是这本书,让他知道生命不止,共产党人对事业和人民就要奉献不止。

  于是,一顶草帽,一条毛巾,一辆旧自行车成为退休后路宪章的标配。严寒酷暑、风里雨里,80岁的路宪章穿梭在小区里,单薄的背影却是很多独居老人心中的“靠山”。

  早在退休之初,路宪章就是所在住宅楼的楼栋长, “官”不大,管的事却不少。从家长里短到水电气暖,路宪章乐于为大家服务。在他的电话本上,供电、供暖、维修、物业……每一个居民生活所需的电话,都能找到。如今,他早已不再是楼栋长了,可大家习惯了“有事找老路”,遇到问题,大家往往最先打电话给路宪章。为大家跑腿、联络,路宪章从不嫌麻烦,“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2016年,路宪章所在的小区进行供暖管线改造,由于施工队伍和居民之间缺乏协调沟通,影响了施工进度。“这是油田给咱职工办好事,得把好事办好,不能让大家有意见啊。”路宪章主动当起了协调人,爬上爬下、挨家挨户敲门做工作,排出施工时间和次序表,优先给单身老人施工,并协调老年支部成员帮忙收拾家具。在路宪章的协调安排下,一栋楼24户居民,原计划半个月的工期,实际只用了八天。

  路宪章所住的居民楼里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同志,有的是空巢老人,有的常年患病。遇到老年站有重要通知,他担心电话讲不清楚,总是上门当面给他们说明白。二十年如一日,他和大家相处得亲如兄弟姐妹。

  随着油田老年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的调整,老同志们都十分关注不动产登记工作和健康查体。独居老人王洪兰住在路宪章楼上,从前这些事都由老伴操持,她从不操心。老伴去世后,遇到事她便习惯找路宪章,几次三番询问是不是把自己“掉下了”,路宪章专门咨询了王洪兰的查体时间安排后上门解释,让她不要着急。他还专门把王洪兰老人的女儿约到家里,向她解释清楚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路宪章拍着胸脯向王洪兰保证:“老嫂子,你放心,有我老路在,保准掉不下你!”

  路宪章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尊重。在小区里,不只是老年人熟知他,甚至很多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远远看见他,也会主动下车和他打招呼。

  “你看我这栋楼上,最大年纪的89岁,我还算是中青年干部,还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路宪章爽朗的笑声里透出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曾经身处领导干部岗位,路宪章始终自觉自律、纯正家风,不搞特殊、不搞特权。“跟了他一辈子,从没抢过先!”老伴赵秀英还记得,1978年她从农村来到油田不久就赶上了年底单位分肉,路宪章特意叮嘱她和孩子一定排到最后,等职工们选完了再领。从那之后,只要是单位分福利,赵秀英都是等到所有人都领完了再去。

  “必须排队,请他先看都不行!”杨澄说。作为胜利采油厂的老领导,胜采医院的领导、医生都对他十分尊敬,主动邀请他优先看病,“路老从不搞特权,坚持排队看病,遇到自己后边有年纪大的老同志,还主动让位,让别人优先看”。

  “共产党员除了岗位职责,没有任何特权!”从生产一线到厂机关,哪里需要去哪里;从油田到东营市工会,再回到油田,他听从组织安排,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挑肥拣瘦”。

  一个人淡泊的成分越多,非分的欲望就越少。路宪章说,作为胜利油田第一代石油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革命理想,在平凡中奉献,把真情献给党和人民。

  什么是初心?

  再次翻开1975年12月4日的那篇日记,入党誓言仿佛犹在耳边。路宪章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曾经举起右手对党宣誓过,要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 ,无愧于在党旗面前表过的誓言!”

  他信仰坚定。

  参加组织生活在他眼里,是幸福更是光荣。走过近半个世纪,面对曾经的入党介绍人侯子健,路宪章问:“四十多年来,你一直看着我,你说我是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犹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

  他为民奉献。

  为人民服务并不遥远,在点点滴滴中,在一言一行里。耄耋之年,他每天在小区里奔波,心里装着别人,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他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把职业生涯奉献给石油事业,又把退休生活奉献给了他人。


信息来源: 
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