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效”管理:工作量减少70%

  采油工工作量减少70%,班站人员由42人减少到19人,采油时率由98.1%上升至98.5%。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注采501站的“极效”管理思维,目前,他们的经验已在整个管理区推广。

  “不再需要拍井台了,不再需要喷涂安全标识了。”看着自己管理了8年的井场发生的变化,员工冀清文感慨不已。

  孤岛采油厂办公大楼向西3公里的采油管理五区注采501站的64口油井的井台都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尽管远远望去与其他井场并无不同,但走近细细观察却能让人感觉与众不同。

  井台不再是泥土堆砌,而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宛如豆腐块;抽油机上的安全标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贴在抽油机底座前方的安全标识牌,印刷着红黄蓝绿的安全标识和对应的数字指标;机身被贴上了油井“身份证”,包括井号、生产层系,投产日期等11项信息。

  “不敢想!以前需要每个月拍两次井台、喷涂三次安全标识,现在只需要清除野草、保持井场清洁,大幅度减少了工作量。”冀清文告诉记者。注采501站是管理五区打造的第一个“极效”注采站。

  极效,顾名思义,效率极高。“对于注采站来说就是在保证油井管理水平不下降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单井用人系数,大幅度提升基层劳动生产率。”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王勇解释。

  近两年来,随着油田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1+2+2”考核激励措施的推行,采油一线人员大幅度优化,采油管理五区也不例外,30%的一线员工外闯市场、短期离岗。

  人员锐减,如何保证“三标”管理水平高标准、更进一步提质增效,“极效”理念的种子开始在王勇心里落地生根。

  经过前期一系列的调研和对管理区成本结构的优化,2018年9月,管理五区正式在注采501站进行试点,110口井的井场全部按照标准改造。

  他们不仅在井场做文章,还致力于提升油井管理水平。501站每个抽油机底座上都加装了一个“换皮带”的快速滑轨装置。“原先换皮带需要两至三人花费半小时,现在我一个人五分钟完成,有效减少了停井时间。”

  盘根盒和光杆更换特殊材质也成为“减负”妙招,“大大延长了盘根的使用寿命,从原来一个月换三次到半年更换一次甚至更久”。冀清文所在的班组原先6个人管理18口井,“现在两个人管理绰绰有余”。

信息来源: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