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车西洼陷“画像”

  “素描”24万个点位,1100人多层次“着色”,“勾勒”2642次,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SGC2101队在670平方公里的工区内,用一张张精细的地震资料,给车西洼陷绘制出一幅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的油画。

 

 

  “与老资料对比,新资料单炮频率更高,目的层层间信息丰富,波组特征明显,断点清晰,绕射信息丰富,精细刻画了地下构造特征。”在5月7日的验收会上,由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SGC2101队采集的富台-2019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优良率高出甲方要求5个百分点,超出了甲方预期。

  富台项目工区构造位于车西洼陷北部,是胜利油田在胜利东部探区部署的三次采集项目,具有多层系规模增储的潜力,是车镇地区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SGC2101队队长梁晓腾说:“三次采集资料精度高、效果好,更有利于精细描述多类型圈闭,综合评价圈闭目标。这次施工相当于给车西洼陷画了一幅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的油画。”

  24万个点位逐一“素描”

  油画的第一步是起形,地震生产的第一步也是为工区“起形”。副队长江峰带领3名技术人员,利用高精度卫星图片进行室内点位设计。他们花了14天时间,将24万个点位按施工要求均匀地布置在670平方公里的遥感影像数字地图上。

  “有些地方,地图上看着是空地,现场却是楼房。设计的炮点就得修改。”江峰说。因此前期的工作只是个“素描草稿”。

  数字地图由于时间和精度的关系,不能实时反映地形地貌,必须经过实地踏勘,才能保障施工设计科学合理。该队将施工、安全、工农等人员组成3个小组,连续奔波了28天将整个工区“盘”了一遍,优化炮点、检波点2万余个。对于盐场、化工厂、地下管网、高压线等特殊地形的检波点、炮点数量,他们通过实地踏勘精准计算布设位置,确保施工顺利。

  不仅如此,他们还收集了工区地表、人文、交通等情况,以及近五年来的天气变化情况。对施工方法、施工模式更是反复推演,确定了最佳的“两滚”施工模式,力争生产资源、生产时效最大化。

  1100人多层次“着色”

  “点位要准确,耦合需良好,变观需谨慎,能量要保证,采集低噪音”在5月7日的收队验收会上,梁晓腾向甲方介绍项目野外技术质量控制工作的五项工作思路,这也是该队在施工过程中一直坚守的工作方向。

  施工之初,SGC2101队的目标直指浅层缺口控制和中深层反射能量增强,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和信噪比。

  绘画先从亮部着色。SGC2101队选择在工区东部先“着色”。2.9万道采集设备,258台机械设备,1100余名施工人员,自东向西施工。

  “我们能够一次性穿越东部连片虾池区、北海新区城区、新海工业园等复杂地形。”项目经理袁庆文说,这样的施工顺序还减少了4个大型水库的穿越次数。

  放线班与测量组在大型养殖场、水库等区域采取“同测同放,集中收放”施工模式,确保高效施工。钻井工区采取分区域分钻机类型施工,确保优质高效钻井。爆炸班依据“电子+纸质”任务书,分组分区域进行激发作业。同时,他们将自检、专检、巡检、抽检、互检相结合,通过立体式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一道道工序,逐渐变成一张张地震资料,如同一次次笔触,绘制着如同蒙娜丽莎微笑般的地下油层。

  2642次“勾勒”完善

  5月1日早晨5点钟,可控震源司机朱玉峰在富台项目大驻地开始出发,前往14公里外的点位进行震源施工。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这台9吨重的“大家伙”利索地落锤、震动、抬锤,“自颤”产生的地震波不断传播到检波器里。

  它的存在是为了弥补村庄、化工厂里的激发点位,如同油画创作中的一次次勾勒完善。无法打井下药的区块,都是它“上阵”。自2016年采用井震联合施工模式以来,SGC2101队积累了丰富施工经验,能够有效地弥补浅层资料的缺口。

  “向甲方提交的几万余炮的地震资料中,2642炮是震源炮。”梁晓腾说。通过“井炮+可控震源+电火花”联合激发模式,可以保持激发点的均匀性,提升成像效果,让车西洼陷的“画像”更清晰,更立体。

  震源炮“勾勒”地震资料,仅是SGC2101队施工过程中“勾勒”工区的一部分。借助排列搬家、下雨停工等时机,他们先后两次召开质量分析会,从技术、质量、采集、施工效率等方面对项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施工环节存在风险进行再识别、再评估、再培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安全措施。质量和安全双管齐下,“画像”画得更快了。

  5月4日,SGC2101队顺利完成富台-2019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项目采集施工,比预定计划提前了19天。一张张地震资料将在技术人员手中呈现出车西洼陷独有的“画像”。

信息来源: 
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