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河厂开发“四化”智能管家

  5月20日晚,在现河采油厂草20-平25井现场,月色下,抽油机运行看似一切正常。此时,在9千米以外的草东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却响起了报警。

  该井日常耗电量为107千瓦时,而当前PCS(生产指挥系统)显示只有45千瓦时。值班运行维护人员怀文将问题迅速锁定至互感器,不到半个小时,就漂亮地解决问题。

  维修过程并不麻烦,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精准研判。“造成现场‘四化’问题的原因非常多,但是以前我们没有手段去判断,只能逐个环节检查,导致运行维护被动滞后。”怀文说道,“现在有了智能管家,可以快速、准确辨别‘四化’仪表问题。”

  怀文口中的“管家”,是现河厂基于PCS开发的一款实时数据治理模块,针对智能电表、载荷传感器、温度压力一体化传感器等7类“四化”仪表问题自动进行监测、判断、报警,揪出异常数据,并精准指导运行维护工作。

  “现场自动化仪表采集温度、压力、电流等数据后,通过网络回传到指挥中心,成为生产管控岗判断油水井健康与否的重要依据。”现河厂信息自动化专家李萍描述道。然而,由于仪表、网络等问题,会出现错误异常的假数据、参数卡死的哑数据以及没有内容的空数据,干扰管控人员判断,进入“假数据、真分析”的工作误区。

  二月份,各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日均报警数超过1万条,其中34%是因为“假哑空”数据导致的无效报警。“不要小瞧任何1条数据,它可能正好反映出穿孔的管线,或者一口异常井,造成巨大的环保、经济影响。所以数据打假,必须小题大做。”厂长路智勇认为。

  现河厂着力构建“七大体系”,做好新型采油管理区模式下支撑工作,安排业务科室牵头开发“四化”智能管家。由采油厂铺好路、搭好台,让管理区走好步、唱好戏,通过数据减负,让其轻装上阵,解决新型采油管理区“成长中的烦恼”。

  解决烦恼的核心,在于制定严谨合理的判定规则,并根据数据准确反推出现场“四化”设备设施问题,精准指导运行维护。为此,项目组成员跑现场、找厂家、调数据,反复和生产、技术、管理区、制造商等各路负责人对接,先后调整规则30余次,单是回压报警的阈值设置,就改了7次之多。

  目前,现河厂已制定了包括电表卡死、三相电流问题以及温压变故障在内的53项规则,并随着温度、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一张药方吃到老”。李萍解释说:“数据打假越精准越好,但也要避免‘误杀’,我们一直探索高精准度、容错率的规则体系。”

  建好了体系、定好了规则、瞄准了问题,实现运行维护的百发百中,“假哑空”数据明显减少。四月份,现河厂日均“假哑空”数据报警数低于1%,效果立竿见影。

  在此基础上,现河厂在模块中增加运行维护时长统计表,将每天从发现问题到整改完毕所用时长进行自动排名,倒逼提升运维水平。全厂整体运行维护时长由年初1天以上缩短至8.6小时,“找不到鬼子、查不到病根”彻底成为过去时。

  精准的数据打假,智能的运维“管家”,在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彭明福看来,该模块的意义不止于此。“更准确的原始数据,为精准设置预警模型奠定了基础。

  没有‘假哑空’数据的干扰,可以进一步优化报警阈值,更准确、及时发现油水井问题,做好油藏经营管理工作。”四月份,现河厂阈值设置合格率99.7%。

  “四化”数据打假初战告捷,但距离高效使用依然任重道远。最近,现河厂正在开发“数据清洗池”“功图智能识别模块”,聚焦工况智能诊断预测,进一步减小劳动强度。

  “我们将不断完善、深化四化应用,支撑采油厂从精细管理、集约管理到智能管理的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升级新阵地。”路智勇展望道。

信息来源: 
2019-05-24